醫生在門診時對於就診者的飲食習慣經常會詳細問詢,這是中醫問診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問飲食與口味時,包括詢問口渴、飲水、進食、口味等幾個方面,會特別注意有無口渴、飲水多少、喜冷喜熱、食慾情況、食量多少,食物的善惡、口中有無異常的味覺和氣味等情況,對於就診者身體狀況的瞭解有著重要意義。問口渴與飲水
詢問就診者口渴與飲水的情況,可以瞭解就診者津液的盛衰和輸布情況以及病證的寒熱虛實。
第一,口不渴:為津液未傷,見於寒證或無明顯,熱邪之證。 第二,口渴:口渴總由津液不足或輸布障礙所致。臨床可見如下情況: ①口渴多飲:即就診者口渴明顯,飲水量多,是津液大傷的表現。多見於實熱證,消渴病及汗吐下後。
②渴不多飲:即就診者雖有口乾或口渴感覺,但又不想喝水或飲水不多。是津液輕度損傷或津液輸布障礙的表現。可見於陰虛、溼熱、痰飲、瘀血等證。
臨床上口渴與飲水的辨證應根據口渴的特點、飲水的多少和有關兼症來加以綜合分析。 問食慾與食量
詢問就診者的食慾與食量,可以判斷就診者脾胃功能的強弱,疾病的輕重及預後。 第一,食慾減退與厭食:食慾減退,又稱“納呆”、“納少”,即就診者不思進食。厭食又稱惡食即厭惡食物。不思飲食與厭惡食物,大體上有兩種情況,一是不知飢餓不欲食,二是雖飢亦不欲食或厭惡食物。二者病機均屬脾胃不和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所致。
①食慾減退,就診者不欲食,食量減少,多見於脾胃氣虛、溼邪困脾等證。
②厭食,多因傷食而致。若婦女妊娠初期,厭食嘔吐者,為妊娠惡阻。
第二,多食易飢,是就診者食慾亢進,食量較多,食後不久即感飢餓,又稱為“消谷善飢”,臨床多伴有身體逐漸消瘦等症狀。可見於胃火亢盛、胃強脾弱等證,亦可見於消渴病,總由胃的腐熟太過而致。
第三,偏嗜,是指嗜食某種食物或某種異物。其中偏嗜異物者,又稱異嗜,若小兒異嗜,喜吃泥土、生米等異物,多屬蟲積。若婦女已婚停經而嗜食酸味,多為妊娠。
詢問食慾與食量時,還應注意進食情況如何。如就診者喜進熱食,多屬寒證;喜進冷食多屬熱證。進食後稍安,多屬虛證;進食後加重,多屬實證或虛中夾實證。疾病過程中,食慾漸復,表示胃氣漸復,預後良好;反之,食慾漸退,食量漸減,表示胃氣漸衰,預後多不良。
若病重不能食,突然暴食,食量較多,是脾胃之氣將絕的危象,稱“除中”。實際上是中氣衰敗,死亡前兆,屬“回光反照”的一種表現。 問口味
口味,是指就診者口中的異常味覺。口淡乏味,多因脾胃氣虛而致。口甜,多見於脾胃溼熱證。口粘膩,多屬溼困脾胃。口中泛酸,可見於肝膽蘊熱證。若口中酸腐,多見於傷食證。口苦,屬熱證的表現,可見於火邪為病和肝膽鬱熱之證。口鹹,多屬腎病及寒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