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相信很多朋友們都有喝多的經歷,但是朋友們需要注意的是,過量飲酒有害身體健康,大量酒精不僅會損害肝臟,心腦血管等人體重要器官,過量飲酒同樣會導致許多骨科疾病。
一名50來歲的女性患者,因左髖部疼痛伴活動困難4月住院,患者年輕時候酒量驚人,每頓飯至少喝半斤白酒,而且基本上頓頓都要喝,喝了將近20年,最近才逐漸戒酒。
患者雙側股骨頭都已經壞死變形,左側股骨頭甚至出現了塌陷性骨折,這種情況保守治療已經不可能使股骨頭“復活”了,只有關節置換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患者4月前曾經拍過片,片子上顯示左側股骨頭並未塌陷,似乎“完整”,未曾想僅僅4個月,左側反而首先塌陷,果然“病來如山倒”。
不僅如此,患者骨密度T值-2.6,重度骨質疏鬆症,骨強度不足,這對人工關節無疑是很大的考驗,好在患者很清楚自己的病情,同意關節置換,同意積極抗骨質疏鬆治療,酒是再也不敢喝了。
究竟多少算過量飲酒?
在《中國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報告2007標準》中,對“過量飲酒”作出了定義:
過量飲酒:指男性一次喝酒超過5個標準飲酒單位(即2兩半(約125毫升)高度白酒,或3兩半(約175毫升)低度白酒,或3瓶/5聽啤酒,或7兩半(約375毫升)黃酒,或1斤半(約750毫升)葡萄酒),女性一次喝酒超過4個標準飲酒單位(即2兩(約100毫升)高度白酒,或3兩(約150毫升)低度白酒,或2.5瓶/4聽啤酒,或6兩(約300毫升)黃酒,或1斤2兩(約600毫升)葡萄酒)。
此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對正常情況下成人每日攝入的酒精量也有建議,男性應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具體換算出來,25克酒精量相當於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38度白酒75毫升,或50度白酒50毫升;15克酒精量相當於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度白酒50毫升,或50度白酒30毫升。
“小酌怡情,大酌傷身”,何為小酌,何為大酌?相信朋友們心中已有些眉目。
過量飲酒與酒精性股骨頭壞死過量攝入酒精是導致股骨頭壞死的重要因素,統稱為酒精性股骨頭壞死,多見於中國北方地區,這可能與北方人好飲酒有關。雖然具體機制仍不完全清楚,但是肝臟脂肪代謝紊亂多被認為與酒精性股骨頭壞死有關。
酒精代謝主要在肝臟進行,當大量酒精在肝內代謝時,會產生乙醛等有害物質,會直接損傷骨細胞,導致骨細胞壞死,與此同時酒精代謝會使脂肪在肝內出現堆積,形成脂肪肝,不斷放出脂肪栓子進入血液,當脂肪栓子滯留於微迴圈內時,會引起骨缺血而壞死。此外大量飲酒還會使股骨頭局部發生血管炎,進而形成血栓導致骨壞死。
過量飲酒與骨質疏鬆症過量飲酒不僅會導致酒精性股骨頭壞死,還會造成人體維生素D代謝紊亂,甲狀旁腺機能減退,骨細胞代謝降低,成骨能力減低,發生骨質疏鬆,這不僅會使人體骨質強度降低,增加骨折風險,更會導致股骨頭區域區域性受力面積減少,骨細胞破壞,軟骨下出現微小骨折,最終使得股骨頭壞死的風險大為增加。
早期股骨頭壞死有什麼表現呢?過量飲酒導致酒精中毒的時間常難以確定,一般有數年至數十年飲酒史,在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早期可沒有症狀,多是在拍攝X線片時發現,最先出現的症狀為髖關節,臀部,大腿疼痛,偶有膝關節疼痛。疼痛多位於“大腿跟”處,常呈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早期多不嚴重,常在勞累或者遠距離行走後加劇,休息後緩解,病情進展緩慢,多在數年或者受到輕微外傷後驟然疼痛,持續加重,甚至無法行走。此時壞死多較嚴重。
股骨頭壞死不手術能治好嗎?嚴格說,股骨頭缺血壞死需要根據壞死分期來決定治療方案,年輕患者,壞死病變為I期或者II期,壞死程度較小,可採用非手術療法。對於酒精性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首先需要戒酒,其次,對於單側病變,病變側應嚴格避免負重,可扶拐、用助行器行走,如雙側同時壞死,應臥床或坐輪椅,可同時行下肢牽引,減輕區域性股骨頭壓力,也可緩解疼痛。髖部輔以理療也能緩解症狀。若壞死程度到了III期或者IV期,那麼就需要考慮關節置換了。
切莫輕信某些廣告,揚言“不手術治療各種股骨頭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