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冠心病稱“胸痺心痛”,是指由於正氣虧虛,飲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濁、瘀血、氣滯、寒凝痺阻心脈,以膻中或左胸部發作性憋悶、疼痛為主要臨表現的一種病證,多屬本虛標實,有著複雜的臨床表現及病理變化。“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中醫藥治療從整體出發,具有綜合作用的優勢,但首先要辨清楚病情病性,才能對症下藥。
冠心病患者適合服用膏方嗎
有道是:“冬令進補,來年打虎”,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適宜進補的季節,膏方也大多在冬天製作和服用。其實膏方不僅具有滋補的作用,也同樣具有防治疾病的效果,並且服用與攜帶方便,味道相對可口、更易接受。膏方注重補益,治病補虛的同時,還可以整體調理、調補養生、改善疾病的預後。對於診斷為冠心病或者其他心腦血管病、且病情相對穩定的患者來說,可以改善體質、減輕症狀、延緩疾病發生髮展。
膏方如何調治冠心病
冠心病穩定期患者適合中醫膏方調治。久病必虛,冠心病穩定期病人以虛證多見,中醫將胸痺心痛的虛證主要分為以下幾個證型:心氣不足、心陰虧損、心陽不振,同時還可能兼有血瘀、痰濁的表現。
心氣不足的病人常常會表現為心胸隱痛,胸悶氣短,活動後加重,倦怠乏力,神疲懶言,面色晄白,或易出汗,用藥時多以補氣為主。心陰虧虛的病人除了胸痺的症狀以外,還會有心悸、口燥咽乾,以及虛熱的表現如煩熱、盜汗等等,治療時多以滋陰養血而瀉虛火為主。心陽不振的病人胸悶或心痛的症狀通常更加嚴重,伴有氣短乏力,祛寒怕冷、四肢欠溫或腫脹等,可以溫補陽氣、溫散陰寒,並選用一些偏於溫性的理氣活血藥物以理氣止痛。
此外,活血化瘀、豁痰洩濁法是胸痺心痛常用的治法。另外,膏方中還要用到阿膠、龜板膠、鱉甲膠、鹿角膠等,以及生曬參、紅參、鐵皮石斛、靈芝孢子粉等細貴藥材,都可根據病情合理選用。同時還會在方中加入調理脾胃的藥物,以更有利於腸胃吸收,也是防止補藥滋膩太過。
補益有助於祛散瘀血、陰寒、痰濁等,而活血化瘀、溫散陰寒、化痰降濁後有利於心氣心陽等不足的補充。寓通於補、通補兼施為膏方常用之道,也是膏方能治療疾病的途徑。另外,相關膠類、參類、食品也須辨證論治、對症選用。總之,治療冠心病的膏方需要注重通補兼施,結合病人具體情況辨證施治,同時注重中西結合,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