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癔球症是一種常見的主觀感覺,中醫稱為梅核氣,表現為咽部非疼痛性異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或者咽部緊縮感,無吞嚥困難,病人常主訴進食常可緩解,乾嚥及不良情緒常可加重。但客觀檢查又查不出咽喉、食管等臨近器官的器質性病變,西醫將其歸入功能性食管疾病中。

癔球症的症狀特點如下:(1)持續性或間斷髮作的咽喉部非疼痛性團塊感或異物感;(2)感覺發生於兩餐之間,在兩餐之間病人會反覆吞嚥,但反覆的乾嚥反而會加重症狀;(3)一般無吞嚥困難或吞嚥疼痛;(4)情感應激可加重症狀,哭泣可改善症狀;(5)沒有病理性的胃食管返流或者有組織病理學異常的食管動力障礙。

癔球症的病因不確切,涉及生理功能紊亂、精神因素及一些暫時無法解釋的因素。常與下列因素相關。

1、胃食管反流/食管喉咽反流

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或咽喉部位可引起組織損傷,也可能是末梢食管酸敏感性增強,未達咽喉部的反流物透過刺激迷走神經,反射性引起上食管括約肌壓力增高等。

胃食管反流患者可以伴有典型的噯氣、反酸等消化道症狀,但多數無明顯反流症狀,咽異感多位於胸骨上窩,部位恆定,夜間平臥位時症狀加重,直立位時減輕

食管喉咽反流患者咽異感位於胸骨上窩,部位恆定,直立位時加重,俯臥時減輕,這類患者一般無典型的消化道症狀。

2、食管動力的異常

食管上端括約肌功能失調可直接導致咽部異物感發生,此類患者常表現為食管上端括約肌痙攣、高壓。

2、心理因素

心理或精神因素在癔球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這與我們中醫的認識一致。中醫認為此病由於七情鬱結,氣鬱痰阻於咽喉所致。研究發現,此類患者具有明顯的內向性、焦慮性、神經質及抑鬱等性格特徵。生理、心理應激因素常可激發食管動力紊亂,不僅增加胃食管酸反流的數量,而且異常的心理使患者對酸反流的症狀更加敏感。

現代醫學治療主要是心理、行為、藥物治療

心理和行為治療很重要。心理治療在於消除病人的顧慮。耐心開導病人,解釋此病僅僅是一種症狀,不必過份去關注。對於焦慮、抑鬱、驚恐、症狀軀體化等心理障礙者可用鎮靜劑或三環類抗抑鬱藥。

禁止空咽療法,對有空咽習慣的患者要勸告其嚴格控制空咽,以打斷咽異物感的惡性迴圈。

藥物治療,主要應用抑制胃酸、促進上消化道動力藥物

我認為中醫治療與西醫治療大致類同,中醫主要是疏肝解鬱化痰。

中醫調節情緒異常常用四逆散、半夏厚朴湯、逍遙散、越鞠丸等。

促進胃動力的藥物很多,常用藥物主要有:半夏、厚朴、枳殼、枳實、木香、蒼朮、生薑、青皮、陳皮、大腹皮、檳榔等,經典處方如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半夏厚朴湯等。

調節食管運動功能的藥物主要有:威靈仙、蘇梗、旋覆花、蘇子、山慈菇、刀豆子、王不留行、鵝管石、通草、路路通、裟羅子、橘絡等。

針對胃食管返流的中醫治療,吳雄志教授論述甚為詳細,吳老師治療此病以疏肝解鬱的越鞠丸為基礎,胃食管反流導致劍突下疼痛為賁門炎,熱證用小陷胸加枳實湯,寒證用瓜蔞薤白半夏湯;如出現胸痛、胸骨後燒灼感,為反流性食管炎,用梔子豉湯,素體脾陽不足,用梔子乾薑湯;如出現咽部不適為反流性咽喉炎,寒證多用半夏厚朴湯,熱證可用上焦宣痺湯或《溫病條辨》三香湯合方。

針對胃酸增多,中醫常用吳茱萸抑制胃酸分泌,代表方如左金丸;瓦楞子、牡蠣含鈣能中和胃酸;白芨、浙貝母、烏賊骨可以保護胃黏膜。

因此此病的治療,多以四逆散、越鞠丸調節情緒為基礎,如存在胃食管反流以配伍半夏厚朴湯之類促進胃動力藥物為主,存在喉咽反流以配伍調節食管運動功能藥物為主。

附蒲輔周老中醫醫案如下:

案例1、張XX,男,42歲,1964年5月27日初診。

1963年4月起,自覺咽喉不舒暢,漸有梗阻之象,繼則食道天突穴處似有堵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西藏數醫院皆疑為腫瘤,心情更加憂鬱,據述某些中醫認為工作繁忙,勞累致虛,服中藥共200多劑,病情亦未改善,自覺梗阻之物增大如雞子,妨礙吞嚥,甚則微痛,不能吃硬的食物,經常大便秘結難解,便秘時伴有腹脹且痛,咽喉更覺不舒,不思飲食,胸部不適,平時常有頭暈頭痛,形體漸瘦,特來北京診療,在某醫院檢查,已除外食道癌,食道亦未發現其他異常,唯十二指腸有痙攣現象,自覺症狀依然如上,近四天未大便,脘腹脹滿,伴有噯氣厭食,得矢氣較舒,小便黃,工作勞累之後常有心跳心慌,睡眠不實,多夢,1961年曾在新疆手術切除腸繫膜囊腫。脈沉弦遲,舌質正紅、苔薄白帶穢,綜合脈證,病屬氣滯熱鬱,三焦不利,治宜開胸降逆。

處方:全瓜蔞(打)五錢 薤白三錢 法半夏三錢 黃連八分 炒枳實一錢 郁李仁(打)二錢 川厚朴一錢五分 降香一錢 路路通二錢 薑黃一錢 三劑。

1964年6月1日再診:服藥後喉部堵塞感減輕,腸鳴矢氣多,腹脹轉松,食慾好轉,大便每日一次,量少成形,睡眠略安,脈沉弦有力,舌質正常,穢膩苔減。續調三焦、宣通鬱熱,以原方加通草一錢,續服五劑。

1964年6月6日三診:服藥後腹脹已除,矢氣亦少,小便已不黃,飲食接近正常,唯大便乾燥難解,有時只能便出杏核大的黑色糞塊,咽部已覺舒暢。脈沉弦細,舌正苔退,原方去黃連加柏子仁二錢,火麻仁(打)三錢,連進五劑。

1964年6月8日四診:服上藥兩劑後,大便轉正常,精神轉佳,若吃硬物咽喉尚有輕微阻滯,因工作關係,明天即將離京,患者自覺病除八九,脈緩有力,舌質正常無苔,鬱熱已解,腸胃漸和,宜繼續調和肝胃,並清餘熱,囑將五劑湯藥服完後,繼續再服丸劑一月,以資穩固,每日上午煎服越鞠丸二錢,以解鬱熱;每晚用蜂蜜一兩,衝開水和勻服,以資陰液。並囑改善性情急躁,庶不再生此病。

案例2、楊某,男,65歲,初診日期:1965年10月28日。十年來,自覺咽中梗阻,胸悶,經四個月的治療已緩解。1963年曾復發一次,近日來又覺咽間氣堵,胸悶不暢。六脈沉滑,舌正苔黃膩。檢查無腫瘤。辨證:痰溼阻滯,胸中氣機不利,此謂梅核氣。治法:開胸降逆,理氣豁痰。方藥:蘇梗3克厚朴3克法半夏6克陳皮3克茯苓6克大腹皮3克白芥子(炒)3克薤白6克炒萊菔子3克降香1.5克竹茹3克白通草3克路路通3克10劑

11月8日(二診):服上藥,自覺咽間堵塞減輕,但偶而稍阻,食納無味,晨起痰多色灰,失眠,夜間尿頻量多,大便正常,有低熱。脈轉微滑,舌正苔穢膩。溼痰見消,仍宜降氣、和胃、化痰為治。原方去薤白、陳皮,加黃連1.5克、香櫞皮3克,白芥子加1.5克。10劑

11月22日(三診):服藥後,咽間梗阻消失,低熱已退,食納、睡眠、二便均正常。不再服藥,避免精神刺激,飲食調理為宜。(《蒲輔周醫療經驗》)

21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1 型、1.5 型、2 型、3c,糖尿病分型最新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