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54歲的林阿姨在體檢發現肺結節,大小約10mm×8mm×9mm。近日,在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胸外科張才銘主任團隊運用醫學3D列印技術,三維重建肺組織及病灶,為其開展了胸腔鏡下右上肺前段切除。手術順利,術中幾乎無出血,林阿姨於術後第3天康復出院。

檢查發現右上肺前段磨玻璃結節

胸腔鏡下切除肺結節

一年前,林阿姨在當地醫院體檢發現肺部結節。因結節較小,形態尚好,且無特殊症狀,醫生建議隨訪。

但林阿姨心裡總有個疙瘩,不太放心。今年又到當地醫院進行復查,CT提示右上肺前段磨玻璃樣實性結節,大小約10mm×8mm×9mm,不排除惡變可能。患者為進一步診治,轉診至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胸外科。

接診的張才銘主任詳細瞭解患者病歷資料,發現病灶位於右肺上葉前段,遠離胸膜,即使予術前穿刺定位,也很難行肺楔形切除術。如果選擇肺葉切除,對患者肺功能損傷較大。

綜合考慮後,張才銘運用醫學3D列印技術,三維重建肺組織及病灶,精準確認手術部位並作了術前規劃,於12月7日正式為患者行胸腔鏡下右上肺前段切除。手術全程順利,術中幾乎無出血。術後第3天,林阿姨確認肺結節治癒出院。

3D列印提高手術精準性

據瞭解,肺部直徑10mm以下的結節稱為肺小結節,直徑10-30mm的稱為肺結節。一般小於5mm的實性結節多數為良性,但6mm以上的磨玻璃樣結節、混合磨玻璃結節,要引起重視。經專科醫生評估建議手術的,應及早治療。

張才銘指出,準確的術前定位是手術成功的關鍵。相比傳統的手術,運用3D列印技術可以使早期肺癌手術達到精準、微創、有效、安全的效果。以林阿姨手術為例,藉助3D列印技術,多保留了三分之二的肺組織,同時,由於三維重建後解剖結構可立體觀察,對變異血管及各級支氣管清晰可見,術前規劃預切除範圍及平面也與術中一致。

隨著民眾健康意識的增強、體檢的普及,近年來肺小結節的發現明顯增多,高分辨CT和3D技術被認為是肺部小結節最理想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兩者聯合應用,可為肺內小結節定性及定位診斷提供更多資訊,輔助醫生進行精準的手術規劃,提升手術的成功率。

【記 者】 江玲

10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這身材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