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將至,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高峰季節,很多人將其與所謂的血稠話題聯絡起來,於是乎關於抗“血稠”、疏通血管治療的廣告又要多起來了。那麼問題來了,醫學上到底有沒有血稠這個診斷名詞。其次,心腦血管疾病是否與血稠有無直接的關係?
所謂“血稠”醫學上稱之為高粘稠血癥,是由於血液中的固體成分相對增多引起的血液粘稠度增加,其結果血液在血管內的流速減慢,此狀態下容易全身各個臟器的供血障礙及缺氧,嚴重者可誘發血栓樣疾病,如心梗、腦梗、腎組織血栓形成。
當下對高粘稠血癥還缺乏行之有效的檢測手段,現行的血液流變學檢查無論在專一性還是敏感性方面均與臨床需求相差甚遠。正因為此,臨床對高粘稠血癥存在盲目的恐懼及不切實際的治療。其實人體血液的粘稠程度是呈動態變化的,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飲食結構、飲水量、運動、機體代謝狀況以及外界環境。不同的季節、時間與氣候環境下人體的血流速度及粘滯度是呈動態變化的。當然,腎病、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受環境變化的影響更大。因此,通過一次性檢查將一個人的血粘稠程度定格為高或低是不現實的。預防或改善“高稠血癥”的關鍵還是重在平時對生活方式的管理上。
那麼我們如何對待高粘稠血癥呢?1.對於健康者來說,無需過分緊張。我們人體自身有非常強的自我調節能力來維持血液內環境的平衡和相對穩定,無需過分依據血液粘稠度的指標變化採取不切實際的治療。
2.對於合併有大量蛋白尿伴高纖維蛋白原(FG)血癥,尤其是正在使用激素治療的腎病患者,除需要積極控制蛋白尿外,需要定期檢查血液纖維蛋白原、凝血功能等,看自己的血液中是否存在高粘及高凝現象。可以在專業大夫的指導下使用一些減輕血液粘稠度及抗凝血的輔助藥物。
3.中老年人,尤其是合併高脂血症、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需要引起重視,此類人群普遍合併動脈血管硬化或血管內膜光滑度下降,血流速度減慢容易誘發血栓等疾病。
4.值得一提的是少數年輕人也會發生血稠現象,這部分人群工作壓力大,生活極不規律及缺乏鍛鍊,加至酒席不斷頻繁極易合併高粘稠血癥。建議適當控制高脂飲食、減輕工作壓力,密切觀察血壓變化。
冬季將至,寒冷狀態下血管收縮,合併高稠血癥的人群極易在此狀態下誘發臟器慢性缺血性反應,所以中老年人,尤其是合併高血壓及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必須引起重視,嚴格控制好血壓及血脂,注意保暖。血稠高危人群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合理運用一些抗凝及減少血小板凝聚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強烈不建議無任何臨床指徵情況下通過短期輸液的方法預防血栓及改善高粘稠血癥。
(俞雨生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