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指冠狀動脈硬化使血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造成的心臟病,簡稱"冠心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是臨床常見危急重症。中醫文獻雖無"冠心病"病名,但類似該病的證候早有記載,中醫文獻雖無"冠心病"病名,但類似該病的證候早有記載,屬於中醫學"真心痛""厥心痛""卒心痛""胸痺"的範疇。

該病多發生在中老年,與素體虧虛,或情志失調,寒邪內侵,火邪犯心,飲食不節,痰濁內生等因素有關。雖病位在心,但與肝、脾、腎諸臟腑受損,產生氣滯、血瘀、痰濁、寒凝或火邪等病理因素而為病。其臨床證候多表現出虛實夾雜、本虛標實的特點。

該病病程長,經常因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或飲食不節而誘發,出現"兩乳之中,鳩尾之間"即膻中部位以及左胸部卒發疼痛(心絞痛)或胸悶、心悸、短氣、脈結代等脈症;嚴重時可發生"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手足青至節,唇紺、面白、肢冷、汗出、脈微細等脈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防治措施

現代醫學認為,冠心病的基本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起病隱慝,幼年即可起病,待嚴重時,難以康復。因此,必須重在預防,從青少年時期就應著手,無病早防,減少發病率,應注意以下幾點:

1、防治三大易患因素———吸菸、高血壓和高血脂症。應該戒菸和積極治療高血壓和高血脂症。

2、具有易患因素簇(同時具有多個主要易患因素)的患者,冠心病的危險性特別大,尤其是積極防治。

4、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緊張。

5、合理飲食。

中醫學早在兩千多年前已有"上工治未病"的預防醫學思想,即"未病先防"和"即病防變",及"正氣有內、邪不可幹"的觀點。主張慎起居,避風寒、調飲食,暢情志,節房事,勤煅煉等養生保健方法,持之以恆,方可見效。

根據冠心病的發病特點,中醫學認為在預防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生活起居、寒溫適宜:氣候寒暑晴雨的變化,對冠心痛的發生、發展也有明顯的影響,氣候變化誘發冠心病約佔1/2以上。因此,平素注意生活起居,寒溼適宜,十分必要。因"肺主皮毛","肺主氣",故有"冠心病與肺"之說。

2、注意調攝精神,避免情緒波動,中醫學歷來重視攝生養神,注意精神的調攝,避免過激,保持心情愉快,這對預防該病是很重要的。因"肝主疏洩""肝藏血",故有"冠心病與肝"之說。

3、注意飲食調節,避免過食肥甘:中醫學認為,飲食不節,恣食肥甘,易於生溼,產生痰濁,阻塞經絡,壅滯臟腑,影響氣血執行,而發生心痛。因"脾主運化",故有"冠心病與脾"之說。因此,平素飲食注意調節是十分重要的。如煙、酒等刺激之品對於臟腑功能亦有影響,應予禁菸戒酒。

4、注意勞逸結合,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在中醫攝生理論中,主張"不妄作勞"表達了"要勞",但不要"過勞"的勞逸結合思想。同時,也強調不要"房勞傷腎"。勞逸失宜和房勞過度,都對該病有嚴重的影響。因"腎為作強之官""腎主藏精"、故有"冠心病與腎"之說。患者如能在病情穩定,體力許可範圍內,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散步、打太極拳等活動是大有裨益的。

9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中醫內外合治,趕走你腰背上的帶狀皰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