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中醫認為,氣血充足是人體健康的標準。當體內的各種臟器供血不足,各種疾病都會惹上身來。合理騰食能夠促進胃腸的消化和吸收,保證人體血量充足。
關於氣血中醫學裡所說的氣,包括人體內流動的精微物質,如精氣、營氣、衛氣等,以及各機體的生理活動,如臟腑之氣、經氣等。氣的活動能力很強,能夠很好地促進機體的生髮。人體整個新陳代謝過程,就是指氣的運化過程,簡稱“氣化”。古人常說“氣主煦之”,說明了氣是人體熱量的來源,人體正常體溫的維持,各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能量,都是氣的溫煦作用。氣有護衛肌表,防禦外邪入侵的作用。當機體中氣的防禦作用減弱時,外邪就得以入侵而引發疾病。氣的固攝作用,說明“氣能攝血”,體現為汗、尿、精液的正常排洩。氣理失常時,常引起氣虛即元氣不足、氣滯即氣流鬱滯等病變。中醫認為氣是由先天精氣、水谷精氣和自然清氣所組成。人體的氣,又分為元氣、宗氣、營氣、衛氣以及臟腑之氣。
中醫學認為血液的化生主要與脾胃和腎密切相關。脾胃是氣血化生之源,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物質,經過生化而成為血液。血液能迴圈流行全身,與心氣的推動、脾氣的統攝,以及肝氣的貯藏和調節是密切相關的。
血液的生成、執行,有賴於臟腑的氣化、推動,來控制血液在經脈中的迴圈,氣能“生血”、“行血”和“攝血”,氣的生成和執行,需要血的充養,血旺則氣足。氣與血的病變可以互相影響,氣虛、氣滯可以導致血虛、血瘀,兩者互為因果。
補養氣血的藥、食食有食性,藥也有藥性,中醫主張應根據自體特點採取相應的補益措施,如山藥有補氣健脾的效能,栗子則強筋活血。補血食物以含有鐵質的胡蘿蔔素為最佳,胡蘿蔔湯就是很好的補血湯飲。另外,還要注意食物與藥物的配伍禁忌,以免性味相剋對身體造成損傷。
氣血與五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