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我國骨質疏鬆症的患病率顯著攀升,給患者及其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骨質疏鬆症成為老年人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被稱為“寂靜殺手”。我國測量骨密度的大樣本流行病調查顯示,50歲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年齡標準化骨質疏鬆症患病率分別為 6.46%和29.13%,目前我國現有男性骨質疏鬆症患者超過1000萬,女性超過4000萬。臨床將其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骨質疏鬆兩種,原發性又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 I型) 、老年骨質疏鬆症( II 型)和特發性骨質疏鬆症。西醫目前主要採用鈣劑、二磷酸鹽、性激素、降鈣素等藥物治療,但依然存在療效不甚理想、副作用較大、價格高等問題,故而尋求有效的中醫藥療法對提高骨質疏鬆症患者生活質量、減輕經濟負擔有重要意義。骨質疏鬆屬於中醫學“骨痿”“虛勞”“骨痺”等的範疇,近年來中醫療法(包括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在骨質疏鬆症的防治方面應用廣泛,獲效較好。

  1、什麼原因?

  骨質疏鬆症的病因病機,目前中醫認為骨質疏鬆以腎虛為本,脾虛為標,血瘀為病理產物和加重因素。

  1.1腎虛為本

  中醫學認為,腎和骨有密切聯絡,早在《內經》中已有明確的論述。《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醫經釋義》曰:“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精足則髓足,髓在骨內,髓足則骨強。”表明腎、骨、髓之間有著緊密的生理聯絡。腎藏精,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虛精虧則骨髓空虛,出現腰膝痠軟、行動困難等表現。

  1.2 脾虛為標

  中醫學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 化之源,主四肢肌肉。脾氣虧虛,則水谷精微化生不 足,肌肉骨骼失於濡養,導致骨骼失養、活動不利而 形成骨質疏鬆。《素問·太陰陽明論》曰:“脾病而四 肢不用何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 得廩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說明脾虛是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重要病因病機。

  1.3 血瘀為病理產物和加重因素

  骨質疏鬆症大多因年老臟腑衰退,氣血虛衰,執行失常,導致氣滯血瘀,痺阻筋絡,筋骨失於濡養。腎精不足,氣血虧虛, 血液執行緩慢;腎陽虛衰,命門火衰,寒凝阻滯血行;腎陰虧虛,內熱煎灼,血液黏稠均會造成血瘀。

  2、治療方法

  中醫臨床實踐指出,對於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防治,總的原則是防重於治,有效的早期干預,可以預防其發病,阻止其傳變以及病後防止病情加重。“治未病”思想作為中醫學特色和優勢理論,不僅將現代預防醫學“三級預防”部分囊括其中,還增加了防病養生,病後康復等保健方法。在飲食起居,涉身防病以及精神調養方面,“治未病”思想更勝一籌,其核心思想可概括為: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既變防漸。

  2.1辨證論治

  2.1.1補腎益精法

  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氣、腎精充足,則陰平陽秘,骨健髓滿。腎虛是骨質疏鬆症發生之本,骨骼的變化是標,因此骨質疏鬆症需以補腎益精為主要治法。中醫學對於補腎益精法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腎陽虛證,病機為腎陽不足,骨骼失於溫煦、濡養。具體表現是腰背冷痛,痠軟乏力,甚則駝背彎腰,活動 受限,畏寒喜暖,遇冷加重,尤以下肢為甚,小便頻多,舌淡,苔白,脈沉細或沉弦。常採用右歸丸(《景嶽全書》)加減。熟地黃、肉桂、鹿角膠、山藥、山茱萸、枸杞子、當歸、杜仲、菟絲子、巴戟天、骨碎補、三稜等,加減:虛寒證候明顯者,可加用仙茅、肉蓯蓉、淫羊藿、乾薑等以溫陽散寒。有研究表明,右歸丸可提高骨密度, 改善骨代謝水平, 並可降低脆性骨折發生率, 且用藥安全性較高。

  腎陰虛證 病機為肝腎虧虛,陰精不足,骨骼失養。具體表現是,腰膝痠痛,膝軟無力,下肢抽筋,駝背彎腰,患部痿軟微熱,形體消瘦,眩暈耳鳴,或五心煩熱,失眠多夢,男子遺精,女子經少或經絕,舌紅少津,少苔,脈沉細數。治法:滋補肝腎,填精壯骨。湯劑:六味地黃湯(《小兒藥證直訣》)加減。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骨碎補,續斷,淫羊藿等加減:陰虛火旺證明顯者,可加知母、黃柏;疼痛明顯者,可加桑寄生補腎壯骨。

  2.1.2 補益脾腎法

  本型病機為脾虛不健,脾精不足,則腎精乏源,骨骼失養。臨床表現為腰髖冷痛,腰膝痠軟,甚則彎腰駝背,雙膝行走無力,畏寒喜暖,納少腹脹,面色萎黃,舌淡胖,苔白滑,脈沉弱。常採用金匱腎氣丸(《金匱要略》)加減治療。山藥,茯苓,白朮,附子,熟地黃,山茱萸,牛膝,淫羊藿,骨碎補,杜仲,菟絲子,甘草等。

  2.1.3 活血化瘀法

  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多虛多瘀,以腎虛為本,血瘀為標,腎虛血行無力,血瘀的病理狀態導致營血執行緩慢,營養物質無法正常濡養筋骨,而瘀血的形成又使這一過程更加嚴峻,從而形成惡性迴圈。而骨因為此惡性迴圈無法得到有效的充養,日久則失養而廢痿不用,發為骨痿故而活血化瘀是治療骨質疏鬆的重要法則。臨床常表現為骨節疼痛,痛有定處,痛處拒按,筋肉攣縮,骨折,多有外傷或久病史,舌質紫暗,有瘀點或瘀斑,脈澀或弦。常採用身痛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進行治療。秦艽,羌活,香附,川芎,桃仁,紅花,當歸,沒藥,牛膝,地龍,甘草等。加減:骨痛以上肢為主者,加桑枝、薑黃;下肢為甚者,加獨活、防己以通絡止痛;久病關節變形、痛劇者,加全蠍、蜈蚣以通絡活血。

  2.2 針灸治療

  近年來針灸療法對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效果已被臨床廣泛驗證,在辨證選穴的基礎上可以發揮疏風通絡、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調補脾腎的功效。研究發現,針刺不僅可以調節機體內分泌系統分泌不同種及不同量的激素來刺激骨細胞的吸收和形成,如上調雌二醇的含量、促進性激素的分泌,調節鈣磷代謝水平從而加速骨細胞的形成,提高骨密度。而且能夠透過體內多種訊號轉導通路的啟用和抑制,來調整相關細胞因子的表達,最直觀的影響體現在骨形態學表現及骨生物力學的變化上,針刺治療後,骨密度、骨礦物質含量增加,骨小梁數量增加,排列清晰有序。身體力線發生改變,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的情況得到改善,且針灸療法費用較低,操作方便,副反應少。

  2.3中醫傳統功法

  中醫認為,合理運動可以促進氣血的流通,改善肢體的柔韌。《醫效秘傳》言: “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運動可以促使陽氣升發。我國傳統的祛病健身法眾多,八段錦即是其中之一。八段錦對於改善骨質疏鬆症引起的疼痛以及患者生活質量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作為國家體育總局推選的健身氣功法,八段錦結合中醫五行、臟腑經絡等理論,透過外展、內收、屈伸、旋轉等方式促進人體各個部位的骨骼、肌肉、韌帶、關 節的多角度活動,透過將刺激所得的應力訊號轉化為化學訊號,進而刺激成骨細胞活化,促進損傷的成骨組織修復,改善骨組織結構及形狀,從而有效的增加骨量及骨質狀況,提高骨強度,達到防治骨質疏鬆的目的。溫馨提示,八段錦雖易學易用,但也需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制定合理規範的鍛鍊方案。

  趙軍主任認為,中醫藥在骨質疏鬆症的預防中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從本病的科普宣教到中醫個體化方案治療可以逐步減少我國逐年遞增的骨質疏鬆性骨折人數,減輕患者的病痛和經濟負擔,使老年人可以盡情享受退休生活。另外,預防骨質疏鬆症,中醫藥方案因其個性化的特點,還請各位患者前往專科醫院進行就診。最後,趙主任溫馨提示,本病預防固然重要,但倘若不甚骨折時,不應執念於保守治療,手術方案亦可為患者解除病痛,恢復健康。現將西安市中醫醫院創傷關節一病區近期治療的2例骨質疏鬆骨折患者情況介紹如下:

  案例1:患者貟奶奶,82歲,因騎三輪車不慎摔倒導致左髖部劇烈疼痛伴活動受限,痛有定處,經門診行影像學檢查,診斷:“股骨粗隆間骨折”。趙軍主任認為,患者已步入耄耋之年,且伴有重度骨質疏鬆、右股骨粗隆間骨折、慢性肺炎、肺間質性增生、腔隙性腦梗死、腦萎縮等基礎病,若因患者高齡而採用保守治療,貟奶奶則需要長期臥床治療,但隨之而來的褥瘡、墜積性肺炎等併發症則會給患者的病情雪上加霜,經與患者家屬密切溝通,趙主任提出目前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法就是“左股骨粗隆間骨折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術”。最終在麻醉手術科的全程協作下,創傷關節一病區趙軍主任、賀麟桀住院醫師、王倩住培醫師組成的手術團隊通力協作下,快速順利的完成了左股骨粗隆間骨折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術。術後中醫護理貟奶奶因伴見四肢冰涼、腰背痠軟無力,小便頻數,脈沉細,故配合右歸丸加減補腎陽、壯筋骨以療骨松、續折斷。熟地黃15g、肉桂12g、山藥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當歸20g、杜仲15g、菟絲子15g、骨碎補12g、仙茅12g、淫羊藿12g、懷牛膝12g,七副,水煎服,兩飯後服用。

  術後第3天,貟奶奶精神狀態轉佳,左髖部已經沒有明顯的疼痛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非負重功能鍛鍊,得到了患者家屬的一致好評。

  案例2:張奶奶 92歲,因凌晨下床關燈不慎摔傷,當即覺左大腿疼痛、活動受限,由120送至我院,急診以“左側股骨粗隆間骨折”收住創傷關節一病區,經影像學檢查確診“左側股骨粗隆間骨折”。因為張奶奶合併有骨質疏鬆症20年、腦梗後遺症、心臟病等,經科室一致討論最終決定為張奶奶行“左股骨粗隆間骨折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術”。在趙軍主任、張斌主任以及穆晨晨住院醫師、賀麟桀住院醫師的努力下,手術獲得圓滿成功。術後查房張奶奶在骨折伴有疼痛的的基礎上面部和下肢瘀點瘀斑、舌質紫暗、舌下靜脈曲張,脈澀,張斌主任遂遣方身痛逐瘀湯加減,秦艽12g、獨活12g、川芎12g、桃仁12g、紅花12g、當歸20g、沒藥12g、牛膝12g、地龍10g、桑枝15g、薑黃12g、甘草6g。七副,水煎服,兩飯後服用。

  術後三週張奶奶可以在助步器的輔助下下地活動訓練。

  參考文獻:

  [1]謝雁鳴,宇文亞,董福慧等.原發性骨質疏鬆症中醫臨床實踐指南(摘錄)[J].中華中醫藥雜誌,2012,27(07):1886-1890.

  [2]王立紅,張躍,白璧輝等.中醫傳統運動與骨質疏鬆症相關性研究現狀[J].中國骨質疏鬆雜誌,2019,25(08):1086-1091+1099.

  [3]鄭斌,阮國輝,嵇輝.中醫辨治骨質疏鬆症研究進展[J].江蘇中醫藥,2018,50(07):78-81.

  趙軍主任醫師,創傷關節一病區主任兼創傷組組長。畢業於陝西中醫藥大學骨傷科學專業。擁有陝西省衛健委首批認定的具有人工髖、膝關節置換手術資質。

  擔任中國康復醫學會骨質疏鬆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陝西省預防醫學會骨關節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陝西中西醫結合骨傷專業委員會委員、陝西省醫學會關節外科委員、陝西省中醫藥學會骨傷專業委員會關節學組委員、陝西省醫師協會骨質疏鬆與骨礦鹽醫師分會委員、西安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方圓工程關節病科普巡講專家團成員、中國《天使不折翼關愛醫生》健康巡講組成員、骨質疏鬆秦嶺論壇委員、陝西省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專家團講師、陝西電視臺《健康好生活》欄目以及陝西廣播電臺《有醫說一》和《都市養生堂》欄目特邀嘉賓。

  主持或參與研製骨傷科院內製劑4種,發表國家級學術論文10餘篇,承擔或參與科研專案3項,榮獲西安市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

  擅長全髖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半髖置換及關節鏡手術、創傷四肢骨折及骨病手術等;足拇外翻微創手術是我科室品牌技術;中西醫結合治療各類骨與關節疾病、半月板運動損傷;股骨頭壞死和膝骨關節炎階梯化治療;骨質疏鬆及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和治療。

  種文強 住院醫師 醫學碩士,西安市中醫院創傷關節一病區,畢業於陝西中醫藥大學,中國針灸學會會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2項,陝西省科技廳專案1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擅長採用針灸、中藥等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髖膝關節滑膜炎、創傷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肩關節周圍炎、肩袖損傷、腱鞘炎、網球肘等骨關節疾病。

9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延長壽命50%!腸道益生菌可能是人類長壽與健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