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編者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為我們最關注的話題。什麼才是健康的食品?生活中如何預防身體的疾病?這都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人民健康網推出《金臺養生園》欄目,為您盤點最養生的生活方式,帶您走進健康園地。

秋冬穩定高血壓兩個原則

原則一: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即變防衰。未病先防,即還沒有高血壓病時就要先預防;已病防變,即已有高血壓病,要防止後面帶來心腦腎以及動脈硬化更進一步的病變;但如果是已經合併了心腦腎病變的病人,就要即變防衰,防止器官功能衰退,如腎衰竭、心功能衰竭等。

原則二:綜合防治。綜合防治分為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即“淡、靜、鬆、動、眠”。

淡:飲食一定要清淡。控鹽是防治高血壓病最主要的任務之一,比吃任何藥都重要。

靜:心情要平靜。高血壓病人往往性格偏急躁或者從事高危崗位工作者,如消防隊員、刑警等。除了工作,迴歸正常生活後,心情一定要保持平靜,有助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病。

鬆:情緒要放鬆。要做到發自內心的放鬆,而不是表面放鬆。

動:要運動,方式因人而異。如果年紀大、體重比較重,爬山容易損傷膝關節,血壓也難降低,最好方法就是平地快走。一般來說,男性保持10分鐘/公里,女性12~13分鐘/公里,這樣每天堅持走3~5公里就相當於堅持30~50分鐘的快走。通過臨床統計發現,每天堅持快走,血壓至少能降8毫米汞柱。通過運動,有很多病人不僅血壓下降了,體重減輕了,體質增強了,睡眠也好了。

眠:很多高血壓病人得病之前都有不良習慣,如長期抽菸、喝酒、熬夜等,特別是熬夜容易引起內分泌紊亂,是血壓升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建議高血壓患者至少每天晚上11點前必須睡覺,因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是一天當中的“陰中之陰”,特別是到冬天,那是寒中之陰,往往最容易傷身。

超過35歲,看病首診要測血壓

如何正確“定期測量血壓”?

首先18歲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監測血壓,至少每年測量1次血壓,關注血壓變化。

其次,七類人群,“定期”就意味著“經常”:超重或肥胖、高鹽飲食、吸菸、長期飲酒、長期精神緊張、體力活動不足等高血壓高危人群和血壓為正常高值者(120-139/80-89mmHg),需經常測量血壓。

第三,35歲以上:醫療機構對35歲以上首診患者測量血壓。

第四,高血壓患者:應在家庭開展自測血壓和自我管理,血壓達標且穩定者,每週自測血壓1次;血壓未達標或不穩定者,應增加自測血壓的次數。

特別提醒:測量血壓,推薦使用經過國際標準認證合格的上臂式全自動電子血壓計。

怎麼才算診斷為高血壓?

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血壓測量,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

有規律的家庭血壓測量,提倡使用上臂式全自動電子血壓計,家庭血壓測量值判斷標準不同於診室血壓,家庭血壓讀數≥135/85mmHg被認定為高血壓。

日常生活如何有效預防高血壓?

1.堅持運動:經常性的身體活動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如健走、游泳、太極拳、家務勞動等,活動量一般應達到中等強度。

2.限制食鹽攝入:高鹽飲食顯著增加高血壓患病風險,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

3.減少攝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使用烹調油,多吃蔬菜和水果。

4.少吃快餐:儘量在家中就餐,可利於控制脂肪、鹽和糖的攝入量。

5.戒菸:吸菸有害健康,吸菸者應儘早戒菸。

治療有哪些“患者須知”?

1.絕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和規律地服用降壓藥,降壓治療要達標。

2.降壓治療的血壓目標:一般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合併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應降至130/80mmHg以下; 80歲以上患者降至150/90mmHg以下。冠心病患者的舒張壓低至60mmHg者應謹慎降壓。

3.大部分高血壓屬於原發性高血壓,一般不能根治,需要長期服藥治療。不盲目相信非法廣告或偽科學宣傳,不能用保健品、保健理療或食療替代降壓藥治療。

4.大多數高血壓是可以控制的,控制不佳者應及時就醫。

注意!老年人的高血壓有點特別

壓差大。老年高血壓以收縮壓升高為主,壓差比較大。這是因為,他們各器官呈退行性變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統,動脈硬化明顯,幾乎成了無彈性的管道。心臟射血時,主動脈不能完全膨脹,動脈內驟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緩衝,導致收縮期血壓增高,而舒張壓相對較低,脈壓差進而增大。

波動大。老年高血壓波動較大,一天中忽高忽低,特別是收縮壓。這主要由於老年患者血管壓力感受器敏感性減退所致。因此,在採取降壓藥物治療期間,不能以1次測量結果衡量血壓是否正常,應每天至少測2次,且隨時不舒服隨時測,並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

可能是假性的。老人由於動脈硬化,容易出現假性高血壓現象。這類患者對降壓藥物耐受性較差,更易導致嚴重不良反應和併發症,應注意鑑別。假性高血壓發生率並不高,但隨著年齡增長,發生率有增加趨勢。因此,對於周圍動脈很硬,血壓又很高,但不耐受降壓治療,服用抗高血壓藥物治療時會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患者,若未發現明顯的腦、心、腎等重要器官損傷表現,應考慮假性高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多。老年高血壓易受體位變動影響,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率較高,特別是在抗高血壓藥物治療中更易發生。體位從平臥到坐起,或從蹲到站,血壓會突然降低,出現頭暈、昏倒,這與壓力感受器敏感性減退也有關係。因此,應慎用會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藥物,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必須應用時,可在晚上臨睡前服一次,如無明顯反應,再改成白天服,而且應從小劑量開始。

併發症與合併症多。老年人由於生理機能減退,患高血壓後容易引起心、腦、腎的合併症,如心絞痛、心梗、腦卒中、腎功能不全等。此時需要特別注意,不要應用加重合並疾病的藥物。

用藥時易抑鬱。老年人神經系統功能較低,用藥期間更易發生抑鬱症。因此,應避免選擇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抗高血壓藥物,如可樂定、甲基多巴等。對有抑鬱傾向的患者,脂溶性β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也應慎用。

血壓控不好,臟器會報警

在很多情況下,高血壓對人體的影響就像“溫水煮青蛙”,開始一段時間病人可能並未感到不適,但機體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下,會慢慢給臟器帶來損害。

心慌、胸悶,心臟在“訴苦”。如果高血壓患者出現心慌、胸悶、胸痛、下肢水腫等症狀,說明心臟已經出了問題。血壓長期處於較高水平,會導致心臟擴大、心臟電活動紊亂,逐步引起心臟舒張、收縮功能減退。此時,患者會出現心悸、心律不齊,還可能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而出現活動後胸悶、胸痛等症狀。因此,高血壓患者出現上述症狀,要儘早到醫院做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檢查,必要時還要做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明確有無血管狹窄、堵塞,避免發生嚴重後果。

眼皮腫、夜尿多,腎在“呼救”。高血壓患者如果發現眼皮腫、夜尿增多,或血尿、泡沫尿,說明腎臟功能出了問題。腎臟是我們身體的“淨化器”,其功能減退與長期高血壓導致腎小球動脈硬化、腎臟濾過功能下降有關。此時,除了進一步控制血壓外,要及時到醫院做尿常規檢查,了解有無尿蛋白,還要做腎臟彩超,看腎臟結構是否出現異常。

兩臂壓差大,動脈在“抱怨”。每個人的雙上肢血壓都略有不同,身體健康者差值可達5~10毫米汞柱,但高血壓患者若出現兩臂血壓差很大,或走路時間長了下肢疼,休息後好轉,說明上肢或下肢動脈已經硬化,甚至狹窄、閉塞。這與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合併外周動脈粥樣硬化有關。此時,患者應儘快到醫院做血管超聲、增強CT、血管造影檢查,明確堵塞部位,儘早採取相關治療。

頭暈、身體發麻,腦血管在“掙扎”。如果高血壓患者突然出現頭暈、視物模糊、上下肢運動障礙或麻木、言語不清等情況,說明腦供血出了問題,影響到大腦功能,發生了腦中風。這是由於血壓長期過高,令腦血管堵塞或破裂所致。家屬應立即撥打120,方便醫生儘快給患者進行頭顱CT檢查,做好溶栓治療或介入取栓治療的準備。

高血壓控不好傷眼底

眼睛不僅是心靈的窗戶,更能反映高血壓患者的病情,通過觀察眼底可判斷高血壓的病期、型別和預後。如果患者不重視,高血壓會慢慢通過四步破壞眼底。

第一步:刺激小動脈變細。血壓長期持續性升高,可引起視網膜的一些病理性改變。在反覆的高壓刺激下,視網膜小動脈早期會稍有狹窄和輕度硬化,患者可能出現視力減退、眼前有黑影等情況,其他均無異常。若此時患者及時發現並加以重視,經藥物治療控制血壓,視網膜血管可逐漸恢復正常,不會發生永久性改變。

第二步:小動脈持續硬化狹窄。如果血壓長期增高,發展到一定階段,視網膜會進一步發生改變,動脈持續狹窄,視網膜動脈硬化明顯,動脈會出現“銀線反應”, 動脈管徑狹窄不均,並有動靜脈交叉壓跡現象。

第三步:出血、滲出和水腫。隨著病情發展,血壓急劇增高,可出現視網膜水腫、出血和滲出,這種情況就是高血壓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

第四步:視力嚴重受損。如果伴有視神經乳頭水腫、出血較多,會進入玻璃體或滲出物沉積於黃斑部,眼底會出現放射狀臘樣小黃點。此時,可引起患者視覺障礙,如視物不清、變形或變小。

如何正確測量血壓

正常人一天當中血壓是有起伏波動,人在睡眠時血壓最低,靜靜地坐著時血壓則保持平穩。緊張、吸菸、談話和飲咖啡會令血壓升高,飯後、運動後、安靜閱讀時血壓則會下降。因此,要準確量度血壓,在量血壓前一小時不應服食藥物和進食,測量前30分鐘內禁止吸菸、飲咖啡或茶等,更應該提前排尿,避免忍尿,膀胱脤滿會令血壓升高。測量血壓前,宜先靜坐在溫度適中的房內5分鐘,在安靜的狀態下,同一時間,測量同一上肢,這樣調整藥物時比較準確。

無論男女和是否有高血壓病,一般是測量右上臂血壓,因為血壓的標準制定也是根據右上臂血壓結果制定的,大多通過右側上臂進行測量。測時,手心向上自然放鬆,將血壓計手腕帶下方放置在儲存盒或軟墊上,並使手腕帶位置與心臟同高,不能過高或過低。如右側曾患血管畸形、大動脈炎、偏癱或左側測量值高於右側,建議測量左側,以高側測量為測量結果。初次測血壓的人,可以選擇左、右上臂血壓都測,以獲得準確的血壓,等相對明確哪個手臂血壓高了,就只測高側的上臂血壓。

量血壓坐著還是躺著?

早上測血壓,應該坐著還是躺著?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姿勢不同,對血壓測量結果有影響。建議行動不便的老人,臥位和坐位都測一次,如果差別不大,則以坐位測量值為準。坐位時,肱動脈更接近心臟水平,血壓相對更準。

有一些高血壓患者沒有症狀,從不知道自己血壓高,直到出現併發症後才去醫院。高血壓對血管、腎臟、心臟等靶器官存在長期威脅,它是一個需要長期管理、定期監測的疾病。建議選擇長效降壓藥,緩和、平穩降壓。日常血壓管理要有個“監測筆記”,包括清晨進食前、三餐後、睡前的血壓,把監測資料帶給醫生,據此調整降壓藥用法、用量,達到精準治療。很多心腦血管事件發生在清晨,控制好清晨血壓,就能減少心腦惡性疾病的發生。(人民健康網綜合自生命時報、廣州日報、中國中醫藥報)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為什麼胃不和會臥不安?先明白理論,才能找到適合你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