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溫,腿就開始疼。
一到陰天下雨前關節就有痠痛感,
比天氣預報還準。
進入秋季,
到醫院看風溼骨病的患者就會越來越多,
那麼在秋季,
風溼骨病患者應該如何進行日常護理呢?
正常人又該如何防治風溼骨病?
秋季如何防治風溼骨病
約90%的風溼骨病患者對秋季的氣候較敏感,特別在北方,秋季早晚溫差大,筋脈不通,血流不暢,易致筋骨疼痛。因此做好預防很重要。
多數風溼骨病患者都是因為秋季保護不佳患上了風溼性疾病,所以秋季一定要避免潮溼的居住環境,平時洗手、洗臉宜用溫水,晚間用熱水燙腳,以促進血液迴圈。風溼骨病的防治要注意休息,以免疲勞過度,抵抗力下降,病情反覆。
中醫講,經絡暢通,健康無病,若阻滯不暢,輕則不適,重則疾病。現在中醫撥針治療是臨床治療風溼骨病效率較高的方法,主要打通經脈,消腫止痛,緩解神經根壓力,擴張血管,增加病灶部位的血液迴圈。
通過中醫辨證施治,標本兼治,以“埋、拔、薰、針、灸、敷、服、貼”等多種手法對身體進行綜合的調理,能加強療效也大大縮短病程。
注意事項
飲食方面
秋季風大,乾燥易上火,應以清熱去火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以多營養的飲食為主,並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
注意保暖
應及時增減衣物,注意保暖,尤其老風溼患者特別注意。在暖氣沒有來的時候,是比較容易發病的,這時應採取一些措施,加強保暖,多加衣物,適當減少外出次數,循序漸進地接觸冷空氣,讓身體有個適應的過程。
加強鍛鍊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
避免風寒溼邪侵襲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身體各個關節注意保暖,不穿溼衣、溼鞋、溼襪等。
注意勞逸結合
臨床上,有些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於疾病恢復期,往往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溫馨提醒
風溼病的早期症狀不是很明顯,通常表現為單個關節疼痛,怕風,怕冷,關節腫脹、肌肉疼痛、口乾、眼乾等等,不易引起患者的注意。隨病情的發展,可能會出現關節變形、致殘、可以導致區域性關節的滑膜增生,骨質增生,關節功能減退,走路摔跤,並可以出現全身的免疫力下降,還可以出現對心臟、肺臟、腎臟、肝臟、腦等重要器官造成嚴重傷害。
因此,風溼疾病需要儘早預防,避風寒,調情志,合理飲食結構,確診患者要做到儘早治療,才能阻隔疾病程序,提高生活品質,不積極治療不僅引起反覆性疼痛還會導致嚴重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