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指出,“冬三月,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意思是,人們應該早睡晚起,等太陽出來後再起床。建議每天最遲不超過12點入睡。最好能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復精力。
養陰培元,有益於在冬季陽氣潛藏,陰津蓄積。
立冬飲食
1、增加熱量
立冬以後,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
狗肉、羊肉、牛肉、雞肉、蝦、鴿、鵪鶉、海蔘等食物
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甲狀腺素能加速細胞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面板血液迴圈加快,抗冷禦寒,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
含碘豐富的食物是
海帶、紫菜、髮菜、海蜇
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也適合現在食用
2、補充維生素
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可以增強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的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於新鮮水果和蔬菜
3、增苦少鹹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鹹味食品,腎氣會更旺,會傷害心臟,影響人體健康,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苦瓜、苦蕎麥、杏仁茶、芹菜葉、萵筍葉等
4、進補前先引補
立冬後進補,要給腸胃一個適應過程。
所以要做好引補,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以調整脾胃功能
立冬防寒
1、防鼻寒 晨起冷水搓鼻
立冬之後“涼燥”,更明顯鼻炎成了許多人的大麻煩,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錯辦法
2、防腰寒 雙手搓腰暖腎陽
雙手搓腰有助於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具體的做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3、防腳寒 常做足浴
足浴要注意3點,
一是溫度,水溫最好40℃左右,水淹沒踝關節處。
二是時間,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新增熱水保持水溫。
三是按摩,泡足後擦乾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
做完之後最好在半小時內就寢,保證足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