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轉移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80%發生於40歲~60歲,男女比例為1.1:1。發生腦轉移機率最高的是肺癌,其次為乳腺癌、胃癌、結腸癌等;轉移部位以幕上多見,約佔80%,幕下佔20%;70%-80%為多發。
顱腔由大腦鐮、小腦幕分隔成三個腔,小腦幕以上簡稱為幕上部分,發生在該部位的腫瘤稱為幕上腫瘤。幕上的腦組織主要是大腦神經中樞,包括額、顳、頂、枕葉,及邊緣葉基底節。腦室系統的上部分,及間腦,中腦,幕下主要為小腦。
幕上腫瘤的發病率約為幕下腫瘤的兩倍,多見於成 人,好發於額葉和顳葉,腫瘤病理以腦膜瘤、神經上皮性腫瘤、顱咽管瘤等多見。
以往的統計顯示,腦轉移瘤佔顱內腫瘤的3%~13%,但約有10%~15%病例查不到原發腫瘤,因此識別腦轉移瘤的早期症狀與診斷就顯得尤為重要。
起病方式常較緩慢,病程可自1~2個月至數年不等。有些病例可呈急性或亞急性發病,甚至可能出現卒中。後者多數是因腫瘤的惡性程度較高,進展迅速,或因腫瘤發生出血、壞死、囊變等繼發性變化的結果。
最初隱匿的症狀都有哪些?發生腦轉移症狀前
大腦部位出現轉移,相應到神經體系也會出現問題,所以大腦出現相關症狀時一定要了解清楚,例如頭部疼痛以及身體發熱等現象都是前期比較隱匿的症狀,不太明顯。
在發生腦轉移症狀前患者會表現為疼痛、噁心、嘔吐、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而轉移前的症狀主要是以呼吸時胸口起伏很大,特別是晚上,上氣不接下氣,喉嚨痰聲很重。很多患者以為這是身體上比較正常的表現,不太嚴重。但就是因為患者不重視,才沒有及時發現。如果我們能及時發現這些症狀,也就不會導致疾病更加嚴重了。
發生腦轉移時
顱內壓增高
症狀包括“三主徵”,即頭痛、嘔吐及視盤水腫。
肢體活動障礙及腦膜刺激徵
約75%的患者會因為腫瘤壓迫腦組織而出現偏癱或癌性腦膜炎,其他常見症狀主要包括偏身感覺障礙、失語、腦神經麻痺、共濟失調等。癌性腦膜炎患者會出現腦膜刺激徵,多見於瀰漫性腦轉移的患者,表現為頸強直、Kernig徵及Brudzinski徵陽性。
不同轉移部位相對應的症狀
因為不同的部位,表現出的症狀是不同的,比如轉移到顳葉部位,就有可能會出現精神症狀或者癲癇發作。
如果轉移到枕葉,就會出現視力下降等症狀。
如果轉移到額葉,有可能會出現運動性失語等症狀。
如果轉移到頂葉,就會出現體象障礙(表現有自體部位失認、偏側肢體忽視、痛覺缺失和幻肢症等)或者格斯特曼綜合徵(其特徵是慢性進行性小腦共濟失調,伴有痴呆、構音障礙和腦內澱粉樣蛋白沉積,多為家族性)等症狀。
如果轉移到小腦,就有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平衡障礙等。
如果轉移到腦幹,有可能會出意識障礙等症狀。
如何診斷腦轉移呢?影像學檢查
包括頭顱X線攝片、放射性核素腦造影、腦室和腦池造影、腦血管造影等。這些檢查過去曾是神經系統疾病的重要診斷方法,不僅具有病變定位的意義,還有一定的定性診斷價值。但是這些檢查除X線攝片外,都有損傷性,應根據需要慎重選擇。
CT檢查
CT對顱內腫瘤的確診率可達90%以上,是腦瘤的主要診斷方法之一。顱內腫瘤與正常腦組織在組織學上具有相當大的差異,不同的組織結構具有不同的CT值,表現出不同密度,從而在CT影象上顯示病灶。
CT掃描不但可定位,還可顯示腫瘤的大小、形狀及腦組織、腦室的改變。對於多發性腫瘤的發現更有意義。
MRI檢查
MRI是較CT更為重要的檢查,可以增加病灶發現率,尤其是一些微小病灶。而且,還能精確顯示腫瘤和重要神經結構的關係,鑑別原發腦腫瘤和繼發的轉移瘤。一般需要做增強MRI,能更清楚地顯示病變。
PET-CT/PET-MRI
這是兩項比較先進的檢查手段,可以檢查全身是否有腫瘤的發生,還可以瞭解腫瘤的復發和轉移情況,幫助醫生有的放矢地制定治療方案。特別是PET-MRI顯影比PET-CT更清楚,而且射線照射量更小。
血液檢查
如發生腦轉移,有約50%患者會發生血沉加快,周圍血象白細胞計數常增多,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減少。還有特異性的腫瘤相關指標檢查提示腫瘤的性質和嚴重程度。所以血液檢查有一定的提示意義。
腦轉移瘤的幾個診斷要點任何腦腫瘤都可以與轉移瘤鑑別,因為轉移瘤表現可以多種多樣(典型的除外)。
1、腦內腫瘤:膠質瘤第一,轉移瘤第二。
2、轉移途徑多為血道轉移。
3、70%~80%為多發。
4、多數病灶小於2cm。
5、多數有原發灶症狀,30%以顱腦為首發症狀。
6、多數以頭痛嘔吐就診。
7、發生腦轉移的機率依次為:肺>乳腺>胃>結腸>腎>甲狀腺;10%~15%查不到原發灶;肺:男性多,多環形強化; 乳腺:女性多,多結節狀強化。
8、小病灶大水腫為特徵,但程度與腫瘤型別有關。
9、癌性腦膜炎:平掃腦池腦溝增寬,也可有腦室擴大,增強腦膜、室管膜有強化;只有軟腦膜可伸到腦溝裡面。
11、T2WI低~等訊號,多半是結腸癌等胃腸道惡性腫瘤、骨肉瘤、黑色素瘤.
12、有出血的轉移瘤,提示來自黑色素瘤、絨癌、甲狀腺癌、肺癌。
13、單發轉移瘤多較大,形狀不規則,難與膠質瘤鑑別;腫瘤無壞死,則惡性程度低,反之亦然。
14、環狀強化的需與腦膿腫鑑別。
15、小腦轉移瘤常呈等密度。
16、老年患者出現小腦佔位應首先考慮轉移瘤。
【重要提示】本公號【家屬說】文章資訊僅供參考,具體治療謹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