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事情,這種事情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極大的幫助,經常鍼灸可以降低疾病的發生率,而且還能調整陰陽失衡的情況,但是我們在鍼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只有正確的鍼灸才能為我們的健康提供保障。那麼中醫鍼灸的主要治療作用是什麼呢?下面請看介紹。
1、腎陰不足、肝陽上亢引起的眩暈
屬陰虛陽亢證,按著"陰病治陽,陽病治陰"的原則,治宜育陰潛陽,取足少陰腎經腧穴太溪,針刺補法;取足厥陰肝經腧穴行間,針刺瀉法。
2、脾陽不足引起的慢性洩瀉
屬陽虛陰盛,治宜溫陽散寒,取足太陰脾經腧穴陰陵泉等穴,針刺補法,並灸。由於陰陽之間可以相互化生,相互影響,故治陰應顧及陽,治陽應顧及陰,在調和陰陽時,常採用"從陰引陽,從陽引陰"的方法,臨床上最常見的是運用募穴、背俞穴來調養臟腑的陽氣和陰氣。
3、扶正祛邪
疾病的發展過程,是正氣和邪氣的相互鬥爭的過程,正邪力量消長決定疾病的發展和轉歸,邪勝於正則病情加重,正勝於邪則病情減輕,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證疾病趨向良性轉歸所不可缺少的。鍼灸治病,就在於能夠發揮其扶助正氣,祛除邪氣的作用。
4、疏通經絡
經絡系統遍佈體內,縱橫聯絡,交叉出入,溝通表裡,聯絡上下,構成人體氣血執行通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
若由於種種原因,導致經絡不通,臟腑肢節失卻溫煦濡養,氣血閉阻,則會疾病叢生,或滯或瘀,或虛或實,或寒或熱,或氣血失和,或陰陽偏頗。
鍼灸治病則可利用其"疏通經脈,調和氣血"的作用,根據經絡與臟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的機理,在經絡循行分佈路線和聯絡範圍內選取一些腧穴,進行鍼刺或艾灸,使經絡暢通,營運有度,氣血調和,陰陽平衡。
鍼灸雖好,但並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以鍼灸,以下幾點鍼灸注意事項要牢記。
1、過度飢餓、疲勞者
應在休息、進食後再行鍼灸,否則容易引起暈針。暈針的表現是突然出現精神疲倦、頭暈目眩、心慌氣短、噁心欲嘔、面色蒼白、出冷汗等。若有上述情況,應及時告知醫師處理。暈針患者一般平臥休息後即可恢復正常。
2、針刺產生的疼痛感主要是針進面板時產生
鍼灸師可將絕大多數疼痛感降低到完全可以忍受的輕微程度,請初次接受針刺的患者不要緊張,儘量放鬆,以利於施針。針進面板後一般患者會感到針下有酸、麻、脹、重,或熱、涼、癢、抽搐、蟻形等感覺,部分穴位有時可有不同程度的觸電感或其他針感傳導及擴散等現象,這是正常的針刺反應,中醫稱之為"得氣"。
3、患者在進行鍼刺操作時應取舒適自然的體位
否則留針期間容易疲勞;留針期間肢體不宜再動,以免發生折針、針體移位誤傷組織等不良後果。有的患者針後穴位區域性有一些不適感,一般數小時內消失。
4、針進面板後若又感到疼痛
可能是針尖碰到了血管,請告訴醫師,以便調整針刺方向,避開血管。針刺有時碰到小血管引起出血,這是難免的,除有些部位影響美觀外,對人體沒有什麼危害。針孔處出現小血包應用力按壓3分鐘以上,區域性小塊青紫,一般不必處理,可逐漸自行消退。
5、鍼灸留針時應閉目養神
看書看報看手機聊天等會降低鍼灸的療效。
6、針孔處面板應保持潔淨
一般針後2小時不要著水,以防感染。運用火針、挑刺、刺血或耳穴割治處,一般針眼當天不要著水。糖尿病患者面板容易感染,更應保持區域性面板的潔淨。
7、運用烤燈或艾灸時
穴位區域性宜保持舒適的溫熱感,如覺得太熱,要及時告知醫生,以免形成燙傷。如患者面板感覺功能減退,也要告知醫生,以免在不知不覺中造成燙傷。拔罐留罐時,一般不超過10分鐘,否則容易形成水皰,請患者配合醫生記好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