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沙眼這種傳染病,很多人估計都很少聽說過,但是在幾十年前,它可是讓人非常頭疼,當時全球有六分之一的人都患有沙眼。而在我國,情況更加嚴重,發病率達到了驚人的55%,在偏遠的農村地區,更是“十人九沙”,很多人為此苦不堪言,甚至因此而失明。
之所以現在沙眼不再肆虐,得益於一個偉大的中國人,他的名字叫湯飛凡,也是一個被無數國人遺忘了62年的名字,但在國際學術界,尤其是眼科領域,他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傳奇人物。
一、亂世降生,立志學醫
1897年,湯飛凡出生於湖南醴陵的湯家坪,在當地,湯家原來算得上一大望族,可是到了湯父時,已經是家道中落,他靠著設館教學,才勉強養活著一家人。
湯飛凡出生這一年,正值湖南大旱,清政府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無力救災,導致湖南餓殍遍野,不少人因此而喪生。
就在亂世中,湯飛凡慢慢長大。他從小就勤奮好學,15歲時考入了湖南甲種工業學校畢業。雖然學的是工學,不過,他從小耳濡目染,目睹家鄉父老被疾病折磨,心中一直有學醫的打算。
1917年,湘雅醫學院成立,這給了有著懸壺濟世理想的湯飛凡機會,他幾乎沒有多少猶豫,就從工業學校退學了,並且順利進入這所後來名醫輩出的學校就讀。
湯飛凡的同學和校友,不少都成為我國醫學界的泰斗級人物,比如中國移植醫學奠基人韓明,中國顯微外科的奠基人林筱周,中國神經病學奠基人黃友歧,首創病毒疫苗培養法的李振翩等等。
當然了,在這麼多大牛般的同學和校友中,湯飛凡同樣不遜色,他經過7年苦讀,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又進入了醫生們的另一所聖地協和醫學院進修了三年。27歲時,湯飛凡被世界名校哈佛大學的醫學院錄取 。
十年時間,從湖南走向了美國,來到了更大的舞臺,湯飛凡的求學經歷,放到現在,也是學霸中的頂尖存在。難得的是,這樣的人中龍鳳,還有著一顆熱忱的愛國之心。
二、毅然回國,成就非凡
在哈佛,湯飛凡主攻病毒學研究,他也是近代第一個在這一領域鑽研的中國人。在哈佛的幾年,他同樣表現出色,獲得了高額的獎學金,順利完成了學業。
當時,看中湯飛凡才華的美國人,用豐厚的待遇,極力挽留湯飛凡。但是他心繫祖國和人民,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拒絕了哈佛的挽留,毅然回國。
那一年,湯飛凡32歲。當時的民國戰亂不斷,物資缺乏,湯飛凡卻不管這些,就在簡陋的實驗室中,開始了沙眼病毒的研究。
在湯飛凡研究前,日本一個叫野口英世的醫生,就已經宣稱發現了沙眼衣原體,這對沙眼的防治來說,無疑是重大的進展,因此震動了國際學術界。
不過,湯飛凡對此表示懷疑,於是重複了野口英世的研究,經過半年多的實驗,否定了野口英世的成果。
這無疑讓那些把野口英世當作英雄的日本人,感到憤怒。不過,湯飛凡不理那些人的叫囂,潛心研究,在1955年分離出了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
更令人敬佩的是,為了驗證自己的成果,湯飛凡冒著風險,將沙眼病毒種進了自己的眼睛裡,證明了他分離出的是貨真價實的沙眼病毒。
當湯飛凡將自己的成果發表後,引起了廣泛關注,並且得到了全世界科學家的認可,並將他發現的病毒命名為“湯氏病毒”。
也正是得益於湯飛凡做出的偉大貢獻,我國的沙眼防治有了歷史性的進步,患病率從55%,直接下降到了6%。
除了在沙眼防治上面的傑出貢獻,湯飛凡對我國的鼠疫防治和天花疫苗的生產,也做出了突出貢獻,尤其是天花領域,他發明的“乙醚殺菌法”,讓大批次生產天花疫苗成為可能,也讓我國早於世界16年消滅了天花。
國士無雙,用在湯飛凡身上,一點都不為過。
三、遺憾離世,身後名揚
湯飛凡在沙眼病毒方面的研究成果,獲得國際認可,是在1957年。而這一年,可以說是他整個人生的高光時刻。
然而,天妒英才,就在他的事業達到巔峰時,卻在第二年,以無比惋惜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人生。
1958年9月30日,湯飛凡因為不堪被人詆譭,選擇了用自殺結束生命,這一年,他61歲。一位在中國醫學史上無比閃耀的巨星,由此隕落。
湯飛凡的離世,還造就了另一個遺憾。作為被國際公認的“衣原體之父”,他也是那個年代,我國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一個人。
不僅如此,考慮到湯飛凡在沙眼方面開創性的研究,他們還打算提名湯飛凡為諾貝爾獎候選人。
然而,此時的湯飛凡,已經離世了20多年,此事最後也不了了之,也讓我們錯失了提前三十多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
結語:在艱苦的環境中,放棄優厚待遇回國的湯飛凡,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國爭光,為民解憂。他是古往今來,無數現身國家民族事業的先輩的優秀典範。基辛格說:“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湯飛凡就是這樣挺身而出的偉大中國人。然而,這樣的人,如今卻被很多國人遺忘,著實讓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