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醫生,我這才50歲就確診糖尿病,是不是活不長了?”詢問間,可以聽出來張阿姨語氣中的著急。

“糖尿病是慢性病,只要控制得好,是不會對壽命造成太大影響了,我也是糖尿病,你看我都85歲了,不還是好胳膊好腿的,很硬朗嘛。”候診的劉大爺趕忙安慰張阿姨。

有了“老前輩”的現身說法,張阿姨的情緒緩和了許多。“劉大爺患糖尿病30年了,從一開始確診就在我這兒治療,病情一直很穩定,你可以向他取取經。”醫生建議說。

糖尿病30年,病情一直很穩定,劉大爺是如何做到的呢?他是這樣說的,醫生說,很有參考價值。

第一,全面檢查科學診斷病情

劉大爺是在單位組織的體檢中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的,發現體檢結果異常後,劉大爺就立馬到醫院就醫。醫生給安排了大大小小14項檢查,在此後,也是要定期複查,對此劉大爺從來沒有表示過懷疑。他說,檢查是為了更全面的瞭解病情,我教的是生物,這個我瞭解。

醫生:理解萬歲!

糖尿病患者在初次確診時就需要對糖尿病併發症及合併疾病做一個全面的檢查。這裡麵包含體重和身高的測量、腰圍測量、血壓、空腹/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常規、血液生化檢查、尿白蛋白/尿肌酐檢查、血肌酐/尿素氮檢查、肝功能檢查、心電圖、視力及眼底檢查、足背動脈搏動檢查、神經病變的相關檢查等。

而且這些檢查並不是一次性的,在往後的日子裡還需要患者定期複查以更好了解病情進展,根據病情變化更改用藥方案。很多患者對這些檢查存在疑問,甚至很抗拒,給規範治療帶來了阻礙。

第二,嚴格遵醫囑用藥

從確診糖尿病開始,劉大爺就一直遵醫囑用藥,30年從未改變!劉大爺是教師,生活比較規律,記憶力也好,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病程的推移,期間更換過一些用藥方案,劉大爺也都很快適應並嚴格遵行。劉大爺說,要相信專業的力量。

醫生,這樣的患者最省心!

糖尿病的關鍵在於血糖控制和併發症的預防,在確診之初就嚴格遵醫囑用藥,對患者來說是最經濟、對身體影響最小的。如果等到身體出現明顯的不適症狀再用藥,治療難度和患者花費都將大大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發生以後,患者的生活體驗也會變差。

第三,飲食控制合理

在飲食上,劉大爺嚴格控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完全放棄了穀物和肉類。水果、肉類、麵食他並不是完全不吃,而是有節制的吃。水果每次吃一小塊,淺嘗輒止;肉類以高蛋白低脂肪含量的白肉、禽肉、魚肉為主;麵食以全穀物、粗糧為主,減少升糖指數高的米飯、白粥的攝入。

醫生:做得對!

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是限制能量的攝入,降低糖脂代謝負擔的一個主要方式。但這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的攝入,糖尿病患者飲食以適量為宜。腎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可佔功能比的15%—20%,適量補充蛋白質對糖尿病患者的身體健康也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可以絕對禁忌的食物有,煙、酒、甜點、含糖飲料等。

第四,合理運動不偷懶

除了飲食和用藥,劉大爺堅持每天運動半小時,最開始是運動強度較低的有氧運動,慢走、太極拳、騎行等。到後來,劉大爺體能逐漸增加,運動也發展為廣場舞、慢跑。最後,甚至都發展為了引體向上等抗組運動。在運動中,劉大爺非常注意兩點,一是鞋襪合腳,不會給腳部帶來損傷;另一個是隨身攜帶糖塊,避免低血糖。

醫生:非常棒!

糖尿病患者進行運動、飲食等方面的生活方式干預,有助於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減輕體重。不過糖尿病患者運動時除了劉大爺注意的2點外,還有一點就是不能在糖尿病併發症或心血管病等併發疾病發作期運動。在運動前要進行心肺功能、運動功能等的評估。

第五,積極學習糖尿病科普

劉大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意糖尿病相關護理、用藥知識的積累。醫院舉辦的健康講座、網路上醫生、藥師的健康科普,他都非常認真的學習,並應用到實際中去。

醫生:值得借鑑!

國內國際糖尿病有關防治指南都非常注重對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宣教,掌握糖尿病病程發展、症狀、併發症、併發疾病、護理要點、用藥常識等的相關疾病常識,對控制自身病情有很大幫助。

10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如何識別和預防腦卒中?牢記“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