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植株特色
三七,是五加科植物,和人參是同一科屬,與人參長得非常像,因此古代又稱人參三七,或參三七。
三七植物個頭不算高,葉子輪生,也就是在同一層面長一圈。
您所看到的小葉子其實不是整個葉子,圖中這棵三七其實總共只有三片葉子,這種葉子叫掌狀複葉,一個複葉又分出七枚小葉片,也正因為此,它得名三七,即:三個複葉,七片小葉。
當然也不全是三片複葉七片小葉,三七由於年份不同,還有四輪複葉的,小葉的數量也是3-7枚不等。
三七的花與人參一樣,開在莖的頂端;花兒近百朵,聚整合傘狀或球形,每朵小花呈黃綠色,開5個花瓣,花蕊也是5個,呈白色。
三七的果實也是聚整合球,每顆果實近似腎形,嫩時綠色,成熟變紅,裡邊包裹的就是三七種子。
三七由於是多年生草本,老莖就會在根莖上留下痕跡;形成類似人參的蘆頭。三七的根肉質粗壯,主根呈圓錐形或短圓柱形,再分出數條支根。
入藥用的三七通常將主根、支根以及根莖部分分開,主根叫做“頭子”,支根叫做“筋條”,莖基叫做“剪口”。
三七主根按照個頭大小區分,每斤能稱多少個相同大小的三七頭子,則以相應數目的頭來區分等級。
三七的藥用價值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三七的功效離不開一個“血”字,最開始人們發現它能止血,著名的雲南白藥主要用到的就是三七,後來又發現它還能化瘀,因為化瘀而能止痛。
所以自明朝以來,三七仍主要用於跌打損傷及各種止血,也間斷用於婦科病證。
到了民國張錫純,在多次應用三七後,總結它化瘀血“不至瘀血留於經絡”“化瘀血不傷新血”。這點記載,到了現在的《中藥學》教材,變成了這番論述:
“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傷正的特點,對人體內外各種出血,無論有無瘀滯,均可應用……”
儼然成了萬能的神藥。對此,小永深表懷疑!教材應該非常嚴謹,這種說法太不嚴肅。
小永在血液科工作八年,也曾見過各種出血,真真沒有幾個光靠吃三七管用的。如果對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等缺乏認識,一味的信仰三七,結果只會害人害己。
三七的應用方法全民都在吃三七粉當然,三七起效,還需要君臣佐使配伍應用。不過,小永在臨床很少用三七,主要因為它太貴,而且沒有那麼神奇,完全可以用別的廉價草藥代替。三七之所以太貴,絕對是全國人民吃出來的。
近幾十年來,隨著三七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逐漸闡明,以三七為原料的中成藥、保健品層出不窮,愈演愈烈。
再加上養生專家的吹捧: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解煙毒、解酒毒、解藥毒;消斑塊、消肌瘤、消腫瘤;抗動脈粥樣硬化,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打通全身經脈,讓您精神煥發……
一時間,三七粉特賣、熱賣,放眼望去,稍微上點歲數的人,都在一人一天一勺三七粉……。這麼大規模的應用三七粉,如果能把相關資料統計好,來個佇列研究就好了。
摯愛中醫的我,自然希望得到三七粉優於阿司匹林的研究結果。但,我更希望媒體與專家別在愚弄老百姓,告誡並監督老百姓改變生活方式、調整飲食結構,比吃三七粉來的更實惠些!
三七補血第一說了這麼多三七壞話,說說它好的一面。《本草綱目拾遺》將三七稱為“昭參”,並獨樹一幟的提到“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
這種熟三七,是將三七蒸熟之後的加工品,附上盜來的幾個菜譜,博君眼球。
古代雖記載三七葉也有類似三七功效,但現在卻很少應用,不過三七花兒慢慢走俏,品相不錯,看上去很誘人,當茶喝著玩兒應該可以。
#大家健康超能團#@大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