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特約專家、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 羅 勤

髖關節由股骨頭、髖臼及軟組織構成,是連線大腿骨與骨盆的關節,也是全身受力最重的關節。其在支撐上半身的同時,還負責下半身的活動。有了髖關節,我們才可以坐下、站立、抬腿、走路,甚至連彎腰、轉動上半身,也離不開髖關節。常見的髖關節疾病包括髖關節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髖關節撞擊綜合徵等,主要表現為髖關節周圍的疼痛不適和活動障礙。

髖關節骨關節炎

原發性髖關節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變,多見於老年人,起病緩慢,主要症狀為髖關節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

在疾病早期,疼痛較輕微,有時因受涼、勞累或輕微外傷後有酸脹感。隨著疾病的發展,疼痛逐漸加重。疼痛可位於腹股溝處,並向大腿或膝前內側放射,也可位於臀部及股骨大轉子周圍,並向大腿後外側放射。在疾病晚期,髖關節退行性變嚴重,骨贅刺激肥厚且有炎症的滑膜,導致疼痛加劇,患者在臥位和翻身活動時也感到疼痛。

僵硬感是髖關節骨關節炎的另一個症狀。若髖關節在一段時間內不活動,可出現暫時性僵硬。當患者從一個姿勢轉到另一姿勢時,會感到活動不便,並有酸脹、疼痛。此外,關節囊纖維化、關節軟骨磨損等因素可使髖關節活動範圍縮小,並出現畸形,活動時可發出粗糙的摩擦音。

在髖關節骨關節炎早期,一般採取保守治療,如抗炎、鎮痛、理療、針灸推拿等。在中晚期,關節破壞較為嚴重,需要根據情況採取手術治療,如關節清理術、關節融合術、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等。

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是一類股骨頭缺血壞死性病,常見於30~50歲中青年人,自然進展較快,後期常致股骨頭塌陷和骨性關節炎,致殘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導致股骨頭缺血壞死的因素很多,如創傷(骨折、脫位等)、激素治療、放射治療、大量飲酒、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此外,吸菸、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也可能增加股骨頭壞死的發生風險。

股骨頭壞死的病理過程複雜,早期病情隱匿,患者可無任何症狀。隨著病程進展,大多數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關節疼痛,開始僅在關節負重時出現,後期休息時也出現疼痛。如果不進行治療,80%的患者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股骨頭塌陷和骨性關節炎。如果骨壞死逐步進展至關節面塌陷,疼痛將明顯加劇,同時伴有髖關節活動受限,患者會出現步態異常,下肢短縮畸形,嚴重影響髖關節功能,甚至致殘。

在股骨頭壞死早期,患者剛出現關節活動後疼痛時,股骨頭病變一般尚不嚴重,壞死區域較為侷限,股骨頭外形正常,可以採取保守治療,如中醫中藥治療、調節血脂、停止或減少服用激素、適當的物理治療、高壓氧治療、衝擊波治療等,也可以採取股骨頭髓芯減壓術、截骨術、吻合血管的骨瓣移植術等手術治療。如果上述治療效果不明顯,或者病情發展到中晚期,股骨頭壞死區域擴大,甚至塌陷變形,則主要採取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髖關節撞擊綜合徵

髖關節撞擊綜合徵主要見於經常運動的青少年和中年人,表現為間斷或持續性髖部疼痛,在下蹲、彎腰、抬腿、上下樓梯等變換髖部姿勢時誘發或加重,有彈響聲,或者有關節突然卡住的感覺,伴髖關節活動受限。部分患者表現為髖部無力、打軟、假性交鎖,髖部力量下降,急速奔跑或單腿支撐困難,病情嚴重者甚至不能側臥。

髖關節撞擊綜合徵可導致關節相應部位盂唇、軟骨損傷,往往會繼發髖關節骨關節炎。病情不嚴重者,可採取保守治療,包括休息、限制髖關節運動、抗炎、鎮痛等。病情嚴重者往往需要手術治療。目前多采用關節鏡手術,目的在於解除髖關節的異常解剖結構,恢復關節活動度,消除股骨近端與髖臼的碰撞,修復受損的軟組織,延緩髖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

文字:《醫藥星期三》

圖片:網路

周思初

曹琤媛

10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神農本草圖經 | 石龍芮 石龍芻 絡石 王不留行 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