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燙傷的閾值是45℃,長時間持續接觸中等溫度(一般指44~50℃)的熱源,便可造成從真皮淺層向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這種燙傷稱為低溫燙傷。入冬以後,天氣變冷,人們睡覺時喜歡在被窩裡用暖水袋、暖寶寶取暖,由於入睡後面板敏感度降低,若緊貼熱水袋的位置長期不換,第二天醒來就會發現區域性被燙起了一個水皰,這就是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對人體的傷害01
一般情況下,面板與低溫熱源短時間接觸,僅造成真皮淺層的水皰型燙傷,但如果低溫熱源持續作用,就會逐漸發展為真皮深層及真皮下各層組織的燙傷。低溫燙傷和高溫引起的燙傷不同,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面板上出現紅腫、水皰、脫皮或者面板變白的現象,通常燙傷面積不大,燙傷面板表面看上去不太嚴重,但創面深且燙傷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的壞死,如果處理不當,會發生潰爛,長時間無法癒合。所以,某些情況下持續低溫燙傷比直接燙傷更嚴重。
什麼人容易出現低溫燙傷02
易被低溫燙傷的人群,一般是晚上睡覺不易醒或感覺減退的人,以患糖尿病、脈管炎或腦卒中後遺症、長期臥床的老年人尤為多見,該類人群夜間入睡後,肢體感覺遲鈍,發生燙傷還未自覺,往往是燙傷到了很嚴重的程度才被發現。
如何預防低溫燙傷03
對於低溫燙傷需要引起足夠重視,不要以為不太燙的東西就不會發生燙傷,相反,持續低溫燙傷的深度比開水燙傷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避免發生低溫燙傷,老年人最好不要長時間接觸溫度超過體溫的物品。患糖尿病、脈管炎或腦卒中後遺症以及長期臥床的老年人尤需特別注意。如果用電熱毯,溫度不要設得過高,也不要整夜使用,不要長時間地貼近暖氣片等取暖裝置。使用熱水袋取暖時,時間不要過長,最好是睡覺前放在被子裡先暖被窩,睡覺時取出來,儘量避免整夜放於被窩內,如果想在睡覺時將熱水袋放在腳下取暖,要用毛巾把熱水袋包上,不要使熱源表面直接作用在面板上。
正確處理低溫燙傷04
一旦發生低溫燙傷,先用涼毛巾或涼水衝一下燙傷處,以達到降溫的目的,然後要及時就醫,不要用醬油或牙膏塗抹燙傷處,容易引起燙傷處感染,對緩解燙傷的作用很小。因為低溫燙傷會傷及肌膚的深部,治療的時間也應延長,直徑大於2cm的創面,區域性換藥的時間會比較長,癒合後瘢痕明顯,必要時須手術把壞死組織切除,建議到專科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小貼士一度燙傷:最輕的燙傷,只損害面板表層,有區域性輕度紅腫,無水皰,疼痛明顯。二度燙傷:中度燙傷,不但損害表皮,而且也傷及面板中層,有水皰,疼痛明顯。三度燙傷:最嚴重的燙傷,皮下、脂肪、肌肉都受到損傷,呈灰或紅褐色,甚至會變黑變焦,此時由於神經受到損傷,反而可能不覺疼痛。
More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