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玄參

栽種1年,在10-11月當莖葉枯萎時收穫。挖起全株,摘下塊根曬或炕到半乾時,堆積蓋草壓實,經反覆堆曬待塊根內部變黑,再曬(炕)至全乾。

生於坡林下、溼潤土壤中。

分佈於河北、山西、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南方各地均有栽培。

別名重臺、正馬、玄臺、鹿腸、鬼藏、端、鹹、逐馬、馥草、黑參、野脂麻、元參、山當歸、水蘿蔔。

【原形態】

玄參 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根肥大,近圓柱形,下部常分枝,皮灰黃或灰褐色。莖直立,四稜形,有溝紋,光滑或有腺狀柔毛。下部葉對生,上部葉有時互生,均具柄;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20cm,寬3.5-12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成近截形,邊緣具細鋸齒,無毛背面脈上有毛。

聚傘花序疏散形展,呈圓錐形;花梗長1-3cm,花序軸和花梗均被腺毛;萼5裂,裂片卵圓形,先端鈍,邊緣膜質;花冠暗紫色,管部斜壺狀,長約8mm,先端5裂,不等大;雄蕊4,二強,另有一退化雄蕊,呈鱗片狀,貼生於花冠管上;子房約8mm,深綠色或暗綠色,萼宿存。花期7-8月,果期8-9月。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甘、苦、鹹,微寒。

歸肺、胃、腎經。

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斑,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癘,白喉,癰腫瘡毒。

《中藥大辭典》

味微苦微鹹略甘,性涼。

入脾、腎、胃三經。

滋陰,降火,除煩,解毒。治熱病傷陰,舌繹煩渴,發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津傷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癰腫,瘰癧,溫毒發斑、目赤、白喉、瘡毒。

《中華本草》

味甘;苦;鹹;性微寒

歸肺;胃;腎經

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主溫熱病熱和營血;身熱;煩渴;舌絳;發斑;骨蒸勞嗽;虛煩不寤;津傷便秘;目澀昏花;咽喉喉腫痛;瘰癧痰核;癰疽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注意】

脾胃有溼及脾虛便溏者忌服。使用時勿令犯銅,餌之噎人喉,喪人目。

17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乳腺癌風險的新的乳房X光檢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