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JINSEN
幹細胞調節帕金森作用機理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顫麻痺,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病變在黑質和紋狀體。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是本病的主要臨床特徵。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
有關PD的病因迄今尚不明瞭,既往的研究表明可能與諸多因素有關。有人提出幾種假說均有一定證據,但又有許多不同之處。有學者指出可能是“多因一果”,如個體易感性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在年齡老化的基礎上,加之環境毒素的影響等。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基礎理論的研究水平不斷提高,對進一步闡明PD的發病機制有很大裨益,最流行的有:年齡老化、遺傳因素、環境毒物、感染、氧化應激及自由基形成等等。
如今,帕金森病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病、腫瘤之後的中老年第三大“殺手”,然而人們對於帕金森病卻知之甚少。
據統計,在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為1.7%,目前帕金森病已成為了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我國中老年人的又一常見病,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質量。
ANLIFENXIANG
案例分享
案例1
楊某,女性,63歲
因“右上肢震顫、行動遲緩2年餘,伴頭暈2天”於2008年3月28日收住院。患者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手無力,不能持重物,起步困難。於某醫院就診,給予森福羅、金剛烷胺治療症狀稍有改善。就診時常感頭暈,雙手時有震顫,緊張時加重,四肢無力,行走不穩,上下樓梯需扶持。胃納可,夜寐易驚,時有反酸,小便頻數,大便可。
既往史:有胃潰瘍病史3年。否認高血壓、糖尿病等內科慢性病史。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否認手術、外傷及輸血史。
專科檢查:患者神清,精神可,面色無華,面部表情較僵硬,呈“面具臉”。前衝步態,行走時雙上肢無擺動。行動遲緩,步態略慌張。四肢肌張力增高,雙下肢肌力Ⅳ級。雙跟腱、膝腱反射減弱。
輔助檢查:下肢動脈B超:雙側股動脈、膕動脈、足背動脈血流流速正常,雙側股動脈、膕動脈內膜正常。頸動脈、雙下肢靜脈B超:雙側頸動脈內膜增厚,雙側頸內動脈供血降低,左側頸動脈軟斑形成。雙下肢膕靜脈血流流速降低,雙下肢股靜脈血流流速正常,雙下肢比目魚肌靜脈直徑正常,雙下肢股靜脈、膕靜脈、脛後靜脈未見血栓。頭顱MR:腦萎縮,左上頜竇小囊腫。
調節效果觀察:本案患者,應用間充質幹細胞調節、每次20ml,細胞數量4×107個,每隔兩個月調節一次,共應用三次。蛛網膜下腔應用2次,每次5ml,細胞數量1×107個。
結合應用臨床醫學、營養學、運動行為學、生物物理學、心理學等六大版塊調節後,頭暈,面部表情僵硬症狀明顯改善;雙手少有震顫,四肢無力症狀緩解,行走較穩,上下樓梯已無需扶持。行動仍較遲緩,但起步困難已改善;
胃口好,睡眠質量較好,已無夜寐易驚,可以吃酸奶,每天早上固定時間大便1次,無便秘、便溏症狀;
精神狀態佳,爽朗健談,與人溝通輕鬆愉快,很樂觀;
精神、心理等功能性檢查改善明顯;
血尿便、生化、肝腎功能等實驗室檢查未見異常。
案例2
魏某,男性,65歲
主因“左側肢體抖動、僵硬5年,累及右側3年”於2012年4月19日收住院。患者5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上肢遠端不自主抖動,以安靜狀態下明顯,緊張、激動時加重,平靜放鬆後減輕,睡眠後消失;伴左側肢體活動不靈活、僵硬。症狀逐漸加重,波及左下肢。3年前右側肢體亦出現上述症狀。走路慢,小碎步,起床邁步轉身費力,呈彎腰駝背姿勢,兩側症狀不對稱,逐年加重。無站立頭暈、吞嚥困難、飲水嗆咳、大小便失禁、平衡障礙。口服美多巴可減輕上述症狀,藥效逐漸減退,藥量逐漸增加,藥物峰期可出現肢體不自主扭動表現,現口服美多巴250mg tid,一天之中上述症狀波動明顯。
既往史:無CO中毒史、腦炎病史、重金屬中毒史、農藥中毒史、腦出血腦梗塞病史,無家族類似病史,無長期大量應用b2受體阻滯劑、多巴胺耗竭劑病史。
專科檢查:體溫:36.5℃,呼吸:18次/分,脈搏:76次/分。血壓120/ 80 mmHg,神清,面具臉,流涎較多、顏面軀幹皮脂分泌增多。靜止性震顫,四肢肌張力高,呈齒輪樣強直,左側重於右側。屈曲體態,慌張步態。
四肢肌力V級,肌肉無明顯萎縮,肱二頭肌、膝腱反射無明顯亢進,雙側Hoffman徵、Babinski徵陰性;指鼻準確。
輔助檢查:MRI頭顱平掃加FLAIR未見明顯異常。
調節效果觀察:本案患者應用間充質幹細胞二次、每次20ml,細胞數量4×107個,蛛網膜下腔應用2次,每次5ml,細胞數量1×107個。
結合應用臨床醫學、營養學、運動行為學、生物物理學、心理學等六大版塊調節後,上肢遠端不自主抖動、肢體活動不靈活、僵硬等症狀大有改善。已無面具臉,流涎等現象;
食量增加,睡眠時間增長,且睡眠質量較好,體重恢復到55公斤;
已無精神焦慮現象,感覺到輕鬆愉快,喜歡與人溝通;
精神狀態良好,可堅持每日自行到公園身體鍛鍊;
血尿便、生化、肝腎功能等實驗室檢查未見異常。
案例3
李某,男性,82歲
因“無明顯誘因出現右手無力,不能持重物,起步困難”於2009年11月24日收住院。
李某於2006年無明顯原因出現右手、右腿不自主震顫,靜止時明顯,活動靈活。在當地三甲醫院神經內科就診,診斷為“帕金森病”,給予口服安坦1片/日,開始有效後無效。2006年出現右側肢體活動僵硬。2008年左側肢體出現不自主震顫,其後開始感到活動不靈活及僵硬。症狀逐漸加重,開始口服美多芭1片/早,半片/中午,10餘分鐘起效,症狀緩解3-4小時。
既往史:有糖尿病史15年,糜爛性胃炎,胃息肉,2型糖尿病,肺氣腫,前列腺增生,腎囊腫(左)。
調節效果觀察:本案患者應用間充質幹細胞二次、每次20ml,細胞數量4×107 個,蛛網膜下腔應用三次,每次5ml,細胞數量1×107 個。
結合應用臨床醫學、營養學、運動行為學、生物物理學、心理學等領蔚六大版塊調節後,起步抖動狀況大有改善,抖動幾秒,有時不抖。總體已好很多,自己一個人能外出坐車來中心,會到小區散步,上下床不需要別人幫助,自己能翻身,可自己上樓梯,不用柺杖可以行走;
食慾佳,生活作息規律、健康,排便規律、正常;
焦慮明顯減輕,感覺到輕鬆愉快;
現在睡眠良好,生物鐘每日固定晚10點左右入睡,起夜3次後容易入睡,睡眠時間6-8小時,深度睡眠,醒後精神抖擻;
血尿便、生化、肝腎功能等實驗室檢查未見異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