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講過降低冠心病的風險,首先要通過改變生活習慣的方式,其次再通過藥物干預。下面簡單講一下冠心病的用藥。
以前講過冠心病的簡單原理,就是血管內的粥樣斑塊沉積在冠狀動脈的血管壁上。一般來講,需要藥物來控制的危險因素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俗稱“三高”。
先來說高血壓。我們聽說過“地平”、“沙坦”、“普利”等都是降壓藥,這些降壓藥降壓原理不同,藥效的強弱不同,副反應不同,禁忌不同。但對於心腦血管的獲益來講,目前的循證提示,這些降壓藥之間的獲益沒有太大的區別,高危人群的獲益主要來自於血壓控制的多少。因此,我的建議就是,這些藥物隨便選擇,只要沒有這個藥物的禁忌,把血壓平穩控制住就好。但這裡需要注意,血壓的控制只有長期平穩才能獲益,有些人血壓一高就吃藥,血壓降下來就不吃,這樣不但不會獲益,還會增加風險。
再來說說高血糖。對於血糖增高的治療,目前爭議較大,有主張寬鬆的血糖控制策略,有主張嚴格的血糖控制策略,各有各的理論及證據,目前結論不統一。但我的意見是,控制血糖的方案儘量模擬生理的狀態,每日餐前注射胰島素,睡前注射長效胰島素,也就是所謂的“強化胰島素治療”。但是這樣的問題就是每日注射次數太多,實際操作起來確實有困難。
最後說說高血脂的問題。我們測血脂,一般包括甘油三酯、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動脈粥樣斑塊最密切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這種膽固醇的藥物主要就是“他汀”。問題是無論降壓、降糖、降脂都需要長期平穩的用藥控制,否則達不到降低冠心病風險的目的。他汀這類的藥物長期服用可能存在肝損害、肌溶解等問題,而且有與用藥的多少有關係。因此需要醫生評估你的風險情況爭取達到一個降脂帶來的獲益與藥物副反應的一個最佳平衡點。
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是為了減少動脈斑塊沉積,就是保養你的水管子。如果發現你的動脈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粥樣斑塊,這個時候就需要抗血小板治療。前面講過,這個粥樣斑塊是個又軟又粘的東西,表面還不光滑,血小板就容易粘在上面,血小板粘在上面了就會啟用血液裡面的凝血系統,最後形成血栓。所謂的抗血小板就是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別讓它粘在板塊上或者不要啟用凝血系統。這樣降低出現急性心梗等心腦血管急症的風險。
但這也有一個問題,就是血小板本來是防止人體出血的一個東西,你把這個抑制了,會不會出現出血呢?的確會這樣。這也就是為什麼醫生有時候會讓你吃二種抗血小板的,有時候讓你吃一種,有時候劑量也不一樣。醫生會根據你的出血風險來找到你個既能降低出血風險又能降低梗死風險的最佳平衡點。
當然了還有什麼“洛爾”“硝酸”等藥物,有的是降低心肌耗氧的,有的是擴張冠狀動脈的。這裡不再進一步說明了。
總之,冠心病也好,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也好,本質上就是血管內的斑塊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的一系列問題。這個問題到了一定年齡都會有,只是有的人早一些,有的人晚一些,取決於你天生的血管品質、血液裡面垃圾的多少、你平時保養的如何等因素。
有時候我們就會犯一個本末倒置的錯誤,就是以為生病了,吃藥,手術,病就能治。其實通過我講的這些原理你就應該知道,不是說有病了你花錢買藥就可以治。身體是你自己的,怎麼使用在於你自己,你想使用多少年,就看你平時怎麼使用了。等到身體用壞了,想修理,真的很難。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定製版,沒有配件可以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