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又稱不寐,是指長時期的睡眠不足或睡眠不熟。輕者難以入寐,或睡中易醒,時寐
時醒,重者徹夜不眠,本病可單獨出現,也可與心悸、健忘、眩暈等同時出現,
早在《內經》就有“不得臥、“不得眠”、“臥不安”、“目不瞑”等記載,並認為其病機在於胃氣不和與陽盛不入於陰。《素問:逆調論》雲:“胃不和則臥不安。《靈椒:大感論》篇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制半夏秫米湯治之。《金匱要略.血痺虛旁病》有“虛勞虛煩不得眠,酸仁湯主之”的記載。
【病因病機】
(一)病因
失眠多由五志過極、勞逸失調、素質不強或病後體虛,以及飲食不節引起。
1.思慮太過,勞逸失調:思慮太過則傷心牌,勞倦太過亦傷脾氣;過逸少動則氣機失暢,皆致脾運失鍵,氣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養心,以致心神失養而失眠。
2.素質不強,病後體虛:因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或病後體虛,年老體衰等多種原因,導致心、脾、腎(肝)虧虛,氣血衰少不能養心,或陰虛火旺,心神不寧,皆致失眠,
3.驚恐、鬱怒:暴受驚恐,情緒緊張,終日惕惕,漸至心虛膽怯而不寐。如《類證治
裁》說:“驚恐傷神,心虛不安。”或因平素心膽虛怯,決斷無權,遇事善驚,心神不
安,亦致失眠。如《沈氏尊生+不寐》指出:“心膽懼怯,觸事易驚,夢多不詳,虛煩不眠。
若鬱怒傷肝,肝鬱化火,上擾心神,亦可導致失眠。
4、飲食不節:嗜食辛辣炙博,肥膩生冷,宿食停滯,釀生痰熱,胃氣不和,痰熱上擾。
致成失眠。此即《素問:逆調論》篇說:“胃不和則臥不安。”《張氏醫通+不得臥》述其理曰
脈數滑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為胃不和則臥不安也。
(二)病機
1.病理變化屬陰陽失交:陽不交陰則不寐,究其原因,一為營血不足,陰虛不受陽納。責之於陰虧:一為邪氣擾亂,陽盛不得入於陰,責之於陽盛。故屬陽盛陰衰。
2.病理性質有虛實之分:虛者為心失所養,實者為邪擾心神:寤寐雖為人身陰陽消長變化的表現,但其基本特徵乃是心神之動與靜的變化。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耳。
3.病在心腎,涉及肝脾:心藏神,若心虛不能藏神,或因邪擾心神則心神不安,而致失眠。心主火,腎主水,人之能寐與心腎之陰陽水火相互動濟關係極大,若心腎不交則寐難安,故失眠的發病臟器以心,腎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