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對很多人來說,清晨的被窩總是最溫暖的角落,每到清晨,就只恨夜晚太短,白天來得太早。殊不知,早起在中醫養生方面還有其獨特的意義。

唐代醫家孫思邈在他的《千金翼方》就曾提出“晏臥而早起”的養生思想。從傳統醫學的角度來說,自然界的陰陽是不斷變化的,夜間是陰氣較重的時間,隨著天色漸明、天光漸亮,自然界的陰氣不斷下降,陽氣不斷升起,此時如果能夠順應自然,喚醒人體,就可以有提升人體陽氣的作用,對於肺部、心臟、大腦等均大有裨益。因此,早起是養“陽”的第一大法。

“古人幾點起床?五點!”

一年有24個節氣,一天就是一年的縮影,也是有24節氣的。3點立春,4點雨水,5點驚蟄。驚蟄,“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蟄”為冬眠的動物,“驚蟄”即意味著蟄伏的動物在這個節氣驚醒,包括狗熊、蛇、青蛙,蟲子等等,不是有人挨家挨戶的去叫它們起床,動物能感覺到天地之間陽氣的變化,所以它們都醒了。

人也是高階動物,但是人們過多的自我削弱了對客觀自然的感知度。敏感的人早5點左右會醒來,不醒也睡的不那麼沉了;不敏感的人,還是呼呼大睡。

人體內蟄伏的是什麼呢?就是冬眠了一晚上的陽氣,也就是說在5點驚蟄時分,人體的陽氣要生起來,就像完成春天的播種一樣。如何生起來?只有一個途徑,就是“春主醒、主動”,到5點的時候,你必須醒了,而且醒了以後必須起來活動,一動,人的陽氣就生起來了。可能前一分鐘還躺在床上感覺特別困,在為起或不起做思想鬥爭。當一分鐘以後,你真正穿衣服起來一活動的時候,就感覺突然不困了,為什麼,陽氣生起來了。

那麼沒有早起,一方面是春天沒有播種,一年也就是一天沒有收成;另一方面,能量是守恆的,體內的陽氣沒有轉化為清氣生出去,它就會憋死在體內,進而轉化為火氣和濁酸。

不早起的人是沒勁的,不是起的越晚越精神,反而是越累,不信你一覺睡到中午12點試試,不早起,陽氣沒有生起來,人就乏力,但乏力的同時人還愛發脾氣,因為陽氣憋死為火氣,所以人就脾氣大,體內的邪火太大了。

春主動、主醒啊。你5點起床活動,就是在體內升起了春天,《黃帝內經》講:無春就無夏。沒有春天哪裡有夏天啊,更談不上秋冬了。一天之中也有四季,所以你5點起床,人體是與自然同步的,在一天內會經歷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而恰恰這四個季節是環環相扣,緊密相關的。沒有春生,哪有夏長,更不會有秋收,冬天自然無所藏,到第二年春天沒有耕耘的種子,又沒辦法生,如此反覆,惡性迴圈,如環無端。

所以我們強調一定要在5點,最晚不要超過6點前起床,起來後活動活動,看書寫字都是頭腦清醒的。

而且5點起,少陽得以升發,少陽就是初生的太陽。人在5點一天不起,就是一天體內沒有太陽;一年不起,就是一年體內沒有太陽。人體內沒有太陽,就是缺少陽氣,生病或早亡也就不足為奇。

那麼為什麼5點還特困呢?因為你不起。5點為驚蟄,驚蟄意味著冬眠的動物開始活動,同樣在人體,就是陽氣開始湧動。你早起,陽氣就能升發出來,人就不困了;因為你5點不起,人躺著不動,肝氣升不起來,所以你困。

那麼實在特困怎麼辦呢,你可以5點起床,活動10-30分鐘,然後再躺下睡回籠覺,這時陽氣已經升起,再睡不會壓著陽氣。這樣你再起床後是輕鬆愉悅的,工作學習精力十足,否則你白天是疲倦的,除了打哈欠就是打瞌睡,幹什麼都精力不夠。

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習慣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自認為沒關係。你看我身體不是很好麼?你可以向你身邊的體弱多病的老人家詢問,他們青年時是不是也有你此時同樣的想法。他們都是從那個年齡段過來的,等到相信人不能和自然對抗的時候,已經悔之晚矣。

早上5點起的人,中午最好要午休一會,一是養心,二是下午精力充沛。

“晚9點開始就要入眠了”

睡眠是一個時間段的問題。晚9點到凌晨3點為日冬,冬主避藏,陽氣要進入冬眠期,是金不換的睡眠時間,人在這個時間段裡睡覺,就等於把自己送上了天地執行的這部車,搭上這部車,人就會健康,就會天長地久;錯過這部車,你晚睡一個小時,那麼你第二天多睡三個小時也補不回來。就像十年寒窗,就是為了高考的那幾個小時,如果你在考試的那段時間迷糊,你其他時間再清醒也是沒有用的。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從晚上睡著到早上醒來,感覺時間很短。而如果是白天睡覺的話,即便是很困了,感覺睡的時間很長了,一覺醒來才發現,不過才短短的二、三個小時。這就是因為晚上睡覺的時候,太陽在地球的下面(相對中國為上,美國為下),上為陽,下為陰,升浮為陽,沉降為陰,巨大的引力是向下屬陰的,人的陽氣是沉降屬陰的,所以人睡眠充電斂陰的時間就長,人睡的就熟、就沉。

相反,當白天的時候,太陽已經跑到我們的上面,引力是向上屬陽的,同氣相求,人的陽氣也是升浮屬陽的,人睡覺的狀態就會很淺,無論從時間、品質,還是健康效果等方面都無法跟晚上睡眠相比較。

不過看過《黃帝內經》的讀者可能會說:古人也不是完全提倡“早睡”的,按照《四氣調神大論》中的說法,在春天和夏天都應該晚睡才有利於養生啊。

其實大家不知道,古人的作息和我們今人有很大的區別。古人所謂的“晚睡”,指的是晚上9點鐘左右,這個時間也被稱之為亥時初。今天我們認為能在晚上11點以前睡覺就叫做早睡了,而古人說的早睡,是指晚上7點左右——內經中認為這是秋冬兩季最佳的睡覺時間。

很顯然,當今的社會,讓大家晚上七點鐘就早早地上床睡覺,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很多人連晚飯還沒吃呢!過去人們每天只吃兩頓飯(現在有些農村地區依然如是),下午四點前後就吃完晚飯了,秋冬兩季天黑的早,過去又沒有電,更沒有電視、電腦、電影、卡拉OK什麼的可供消遣,7點多睡覺是件很自然的事,可是放到今天這種社會節奏下,古人對於“早睡”的定義就有點不合時宜了。

秋冬兩季我們能在晚上9點多入睡,春夏能在10點半以前入睡,就基本符合“早睡”的條件了。很多喜歡熬夜的人,晚上一兩點才睡,一覺睡到自然醒,一看錶九十點了,看著也睡了七八個小時,似乎睡夠了,但起床後身體卻很疲乏,覺得很累。我曾經給他們中很多人講過,只要你能每天10點半以前睡著,同樣也是睡七八個小時,甚至時間更短,但早上起來一定會神采奕奕,一天的精神都很好。有些人不信,但試過一兩次就心服口服了。

古人所謂的早起,是指早上5點左右,所謂的晚起,是指早上7點左右。老年人秋冬可以在7點左右起床。

這是因為冬天的五六點鐘,太陽還沒有出來,天時屬於“陰中之陰”。老年人本來就氣血比較虛,這時出門最易受寒,上例中的老人長期在這種自然環境中鍛鍊,身體內就堆積了很多的寒氣,所以會導致腰痠腿痛的毛病。長期這樣下去,就不止是腰腿疼的問題了,會引發身體更多的疾病。

如此看來,正確的“早起”觀念,判斷標準就是應該等到太陽升起來以後,這時天地中的陽氣也升起來了,在這時再開始鍛鍊身體才能真正有益於身心健康。

那麼,是不是說按照上述這種早起的觀念,每個人都應該早起呢?那可不一定。

現在大家平時的工作都很忙碌,到了假期的時候,有時我們就會睡懶覺。可是儘管睡的時間遠遠超過了平時,但起床後,反而比平時更困更累,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人體自愈系統作用的結果。現代人體康復學研究發現,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其實都有著強大的自愈功能,都能自動對身體受損的器官進行修復工作,不過這種“自動”有兩個前提條件,第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必須保證身體的“氣血量”水平維持在一定的高度才行。

用手機來舉例,就是你要有足夠的電量。手機沒電了就需要充電,人的氣血量不足了,同樣通過睡眠才能恢復。

我們大多數人平時身體都常期處於血氣透支虧損的狀態,身體的氣血量水平很低,因此人體的自我修復系統也處於停止狀態。當通過長時間的睡眠,就會補足氣血能量,當血氣能量具足時,人體的修復系統就會開始工作。雖然說人睡了一夜,但身體卻忙了大半夜,所以人起床後就感到特別疲倦。

小孩子都有懶床的習慣,不是他們嗜睡懶惰,而是身體的真正需要。所以放假了應該讓孩子多睡一會,睡到自然醒,讓孩子體內的氣血量水平很充足,這樣不但能修復他們的身體器官,而且對他們的生長髮育也很重要。

生活中,很多心臟有損傷,或者患有心肌炎的朋友,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早上很難早起,即使到了夏天,無論他睡得再早,但到了早上,就是起不來床,起來了還犯困,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在春、秋、冬季,人體需要調動大量的氣血用來進行器官的保溫;當到了夏天,才能把這些用於保溫的血液釋放出來,當人的血氣能量充足時,才能進行受損器官的修復。身體修復心臟時,最主要的症狀就是一到夏天,早上起不了床,而且起床後還有點冷,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把保溫的血液全部用在了體內了。所以對這類人來說,晚起是必須的,這樣對健康才有益。

因此,因為人體的血氣充盈和自我修復工作,大多都是在睡眠時進行的,所以最好的睡眠策略就是順著身體的需要,睡到自然醒,也即“早睡自然醒”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因此,最好的解決方案是,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年齡、不同人群來適當調整。

一般而言,年輕人,可以早睡並5時起床,冬天老年人可以早睡自然醒。

記得關注。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人到中年,保溫杯裡泡枸杞!枸杞泡水,你怎麼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