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古代以農立國,二十四節氣在指導古人的農事活動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雖然在現在的工業社會中所發揮的作用遠不如古代那麼大,主要作為民俗活動在民間流行,但不能忘了,二十四節氣與養生可是密不可分的哦。
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確定,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攝提);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前面更新的文章對北斗七星,也稱九曜有所介紹,主要作為宇宙中的無形的能量之氣對人類的生活、身體等方面發揮作用。
而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執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定氣法”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9年已過一大半,本文主要介紹下秋冬季節的節氣與養生的問題,從霜降(10月23-24日)講起,至冬至(12月21-23日)結束,在陽曆上也就進入2020年了。
一、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意味著即將進入冬天。俗話有講“霜降殺百草”,霜降過後,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霜降時需要注意:
第一,“補冬不如補霜降”。諺語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認為“秋補”比“補冬”更當緊,不過霜降雖然要補,但講究因人而異。脾胃虛弱者、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在食補時,應儘量吃溫熱食物,以湯類、粥類最為適宜,既營養滋補,又利於吸收。同時宜多吃生津潤燥、宣肺止咳的食物,如梨、蘋果、橄欖、洋蔥、芥菜、蘿蔔等,防止秋季最容易出現的口乾、面板粗糙、大便乾結等“秋燥”現象。少吃辛辣的食物,如姜、蔥、蒜、辣椒等,以防“上火”。
第二,注意護胃。霜降時節,正值秋冬過渡之際,天氣更加寒冷。受此刺激,人體自主神經功能極易發生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被擾亂,如果在深秋時外出,吞入一些冷空氣會引起胃腸黏膜血管收縮,對胃部不利。因此,要特別注意日常起居中的保養。
二、立冬
立冬,立冬意味著冬季開始,萬物收藏,以避寒冷。立冬前後,受強冷空氣影響時,江南也開始下雪。這標誌著冬季即將來臨,而對人體而言,新陳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所以我們在生活起居也要順應這一規律,做出相應調整。
第一,進行適量運動。冬天雖寒冷,人體四肢較為僵硬,但活動還是必不可少的,鍛鍊前適當做些熱身活動。先進行伸展肢體、藉助室內器械運動會更好,強冷的空氣不會直接衝到體內,防止感冒。運動待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
如果外出晨練時,要避免晨練起得太早,因為早晨氣溫低,人體血壓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此時晨練易引發心肌梗死或腦溢血等意外情況。晨練時間可以適當推遲,以“見太陽才運動”為宜。而且在冬季鍛鍊身體時,要防止運動過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體微熱為度。
第二,多吃高蛋白食物。立冬以後,天氣逐漸轉寒,為了增強人體對寒冷的抗禦能力,調整飲食、增加熱量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在寒冷的環境裡,適當進食高熱量食品,能促進糖、脂肪、蛋白質的分解代謝。
第三,多晒太陽。在冬季,人體新陳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時期,因此,要保持精神安靜,恬淡無求。同時,要多晒太陽,此時紫外線較弱,晒太陽不會太傷害到面板。冬季天黑得早,黑夜來臨時,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能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也是容易使人產生抑鬱情緒的一個原因。所以多晒太陽,心情好呢!
第四,冬季宜早睡晚起。在生活起居方面,冬季應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早晨不宜起得太早,也不宜太遲,一般太陽升起也即陽氣生髮時再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