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唐·李白《立冬》
立冬,冬季的第一個節氣,鬥指西北為立冬,太陽黃經為225°,於公曆11月7-8日之間交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藏”是萬事萬物執行的根基,此時,草木凋零、動物蟄伏,萬物都趨於休止,開始養精蓄銳,為春季的勃發做儲備。
立冬三侯
一候 | 水始冰
水從這時起,就會漸漸結冰,尤其是北方地區。
二候 | 地始凍
再五日,氣溫降到零度,土地表層開始凍結。
三候 | 雉入大水為蜃
雉,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三候時,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習俗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補冬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
吃餃子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面很容易被凍傷,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裡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冬泳
在中國多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立冬養生
立冬,才是每年養護身體的開始。因為冬天是收藏的季節,要養陽、藏陽,補腎藏精,養精蓄銳,為來年的身體健康埋下根基。
立冬起居
在冬季,自然界的蟄蟲伏藏,用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年春天的生機勃勃做好準備。人體此時的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時期,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黃帝內經》中指出“冬三月,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破壞陽氣而擾亂人體陰陽轉化的生理機能。
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多晒太陽,有利於陽氣潛藏,養精蓄銳。建議每天最遲不超過12點入睡,最好能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
立冬飲食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
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可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栗子、花生、豆腐、木耳、山藥等。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鹹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所以冬天要少吃鹹味的食物,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來減輕心臟負擔如苦瓜、苦蕎麥、芹菜葉、萵筍葉、橘子、豬肝等。
立冬運動
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較為僵硬,所以鍛鍊前熱身活動很重要。如伸展肢體、慢跑、輕器械的少量練習,要使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
運動時應注意保暖,預防感冒,以微微出汗為宜。應選日照充足的時間段外出鍛鍊,避免寒冷的刺激,以免誘發舊疾。
另外,要避免在大風降溫天外出,不要長時間呆在室外,遇到城市霧霾天時,應避免外出運動,儘量選擇室內運動。此外,立冬時運動應以靜態運動為主,八段錦、太極拳等是不錯的選擇。
立冬情志
情志方面,中醫講究入冬後,情志要恬淡安靜、寡慾少求,這樣可以使得神氣內收,利於養藏。
冬季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鬱鬱寡歡。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方式發洩出來,以保持心態平和。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參加娛樂活動,如跳舞、弈棋、畫畫、練書法、欣賞音樂等,這樣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緒,振奮精神。
立冬防寒
1、防鼻寒,立冬之後“涼燥”更明顯,鼻炎成了許多人的大麻煩。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
2、防頸寒,秋冬是頸椎病高發的季節。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3、防腰寒,腰部為“帶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4、風寒感冒是冬季常見的疾病,此時可喝熱粥防肺寒。
5、防腳寒,經常做足浴。足浴要注意3點:一是溫度,水溫最好40℃左右,水淹沒踝關節處;二是時間,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新增熱水保持水溫;三是按摩,泡足後擦乾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另外,飯後不宜立即泡腳,糖尿病人浸泡水溫不宜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