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三期發文預告:白虎湯、麻石杏甘湯、桂枝麻黃湯。
發文規則:週一、週三、週五發“深入淺出講傷寒”系列文章。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現代科學語言解讀中醫方劑背後的機理及適用範圍,幫助讀者建立系統的中醫思維,不同層次都能有收穫及心得。為把道理講清楚,每篇文字都會較長,適合慢慢品味。建議學習完《邁入中醫之門》系列後,再進入本系列學習。
人體的榮衛二氣循行於身體的五臟六腑和體表,風邪入侵肌膚可以導致人體的毛孔疏鬆,出現所謂的“太陽中風”,流汗不止。而寒邪入侵可以令人體的宣發之氣受到抑制,令元氣回縮到體內,寒邪也會導致人體的毛孔失去開合的平衡而收斂閉合。人體的毛孔一開一合的收縮擴張機制不僅起著與外界的“通風作用”和“呼吸”作用,而且起著重要的散熱作用。當寒邪入侵面板收斂毛孔失去平衡時,人體的散熱功能被制約就會出現體表發燒的症狀,由於“熱升冷降”的原理,熱氣會上衝頭頂,而頭部因為寒邪束縛血管脈絡因此會出現的“脹裂感”的頭痛。伴隨著鼻塞等症狀,人體與外界的通風作用和“呼吸”作用也會被制約,因此會有“憋悶”的感覺。人體體表的太陽系統同時還是水液的在體表流經的通道,寒邪入侵肌肉面板還會造成水液冷凝,流動不暢,身體承擔流動不暢的凝結水會產生疼痛。人體的太陽系統和少陰系統互為表裡,當太陽系統“遭遇”寒邪束表時,少陰腎系統得不到太陽系統的“通風”支援,也會處於“惰性”工作狀態,因此會感到腰痛,腎系統工作不力時,人體對身體的支撐力量就會下降,人體就會骨節痠痛。
《傷寒論》原文曰: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炙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
1. 麻黃,《神農本草經》曰:味苦溫。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症堅積聚。一名龍沙。
麻黃是灌木麻黃草的莖,麻黃適宜在沙質性土壤中生長,可以在極端氣溫條件下生存,兼有耐熱植物和耐寒植物的特性。麻黃的味道聞起來是辛辣的,因此其作用是發散解表的作用,具有將寒邪閉斂的毛孔和鼻竅“開啟”的功效,因此有解表散熱,發汗的能力。當人體的毛孔恢復平衡後,體內的壓力也會釋放出來,因此具有宣肺利尿消腫的間接作用。麻黃具有的解表作用,因此不恰當的使用會導致元氣外洩,造成不良的後果。麻黃的氣味很輕靈,更偏重於入肺,從“氣分”的層面開啟肺和皮毛的氣孔。
2. 桂枝,桂枝的作用在上篇文章中已經的介紹過,其辛溫發散的作用更偏重進入血分,因此桂枝可將人體的氣血向體表調動,在調動氣血向體表移動的過程中可以順便驅除進入到血脈中的寒邪,當氣血到達表層後,麻黃可藉助桂枝的力量將人體被寒邪收斂的“氣孔”開啟。
3. 炙甘草,炙甘草的作用在上文中也提到過,主要是起到調和腸胃的作用,人體在遭受外感時腸胃的氣機會隨著表系統的“束縛”而氣機升降紊亂。炙甘草可起到調節腸胃的作用和解毒、補益腸胃的作用。
4. 杏仁,《神農本草經》說:味甘,溫。主治咳逆上氣,雷鳴,喉痺,下氣,產乳,金瘡,寒心,賁豚。
杏仁的顏色是白的,味道發苦,在第83篇《從藥的氣味看傷寒論的組方用藥》中提到,苦具有肅降的特點。另外,杏仁的油性很大,有滋潤肺和降肺的特點。肺的特點像人體的“鼓風機”,在一呼一吸當中主宣發和肅降,麻黃配桂枝用來宣發肺,開解毛孔,杏仁配合來降肺和滋潤肺氣。
杏仁肅降潤滑的這個特點,筆者經常用其來作為輔助藥物治療失眠。
麻黃湯與桂枝湯在機理上有很大的不同,桂枝湯是風邪入侵面板導致毛孔疏鬆而流汗不止,稱作“表虛”,因此桂枝湯有很強滋補作用,調動人體的津血到達體表來修復體表系統。麻黃湯是寒邪入侵體表血脈導致毛孔收縮不能出汗,發熱怕冷,稱作“表實”。麻黃湯的脈象特點是浮、緊和數,浮和緊是寒邪入侵體表的特徵,數是寒邪束表形成了內熱。而桂枝湯的脈象是浮和緩,麻黃湯症對人體造成的後果由以下幾種情況:
人體在遭受風寒束表的麻黃湯症狀時,身體散熱功能減弱,體內熱量聚集會快速消耗人體的水液,熱量上衝積聚到肺部很容易導致肺泡壓力增大出血,血液從鼻孔流出來。使用麻黃湯解表後,流鼻血的情況可以得到改善。風寒束表導致的身體散熱功能不足,內熱消耗腸胃的水液會導致腸胃內熱,如果還沒有造成腸胃內濁熱結實,這時可依然採用麻黃湯的方法解表散熱,仲景稱這種情況為太陽與陽明合證。風寒束表,毛孔閉塞很容易導致身體呈相對“真空”狀態,身體內水液失重而造成排尿減少,水液積聚在身體內化痰和化濁。如果還沒有形成嚴重內熱,依然可以使用麻黃湯解表散寒,恢復人體的壓力平衡。如果表有寒,內有熱,就會變化為大青龍湯的症狀。《傷寒論》原文說:“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大青龍湯方:麻黃六兩、桂枝二兩、炙甘草二兩、杏仁四十枚、生薑三兩、大棗十枚、石膏如雞子大。不汗出而煩躁是因為身體內熱量積聚較嚴重,組方在麻黃湯的基礎上加生薑、大棗來調和腸胃,用石膏來清肺熱,滋養肺液。
4. 風寒束表會造成熱量在人體內積聚,熱量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自動驅趕掉身體肌肉中的寒邪,或者經過發汗後寒邪束表的情況已經得到解除,但肺系統中殘餘的熱邪加上陰液損失導致肺系統的開闔依然失調,這時就演化成為麻石杏甘湯,《傷寒論》原文說:“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麻黃四兩、杏仁五十個、炙甘草二兩、石膏半斤。”組發方用麻黃開肺竅,用石膏滋養肺陰清肺熱,意在恢復肺系統的開合作用。不適用桂枝是因為已經出汗,或者累積的熱量已經散去肌肉表系統中的寒邪。麻黃與石膏的組合體現仲景陰陽既濟挽救肺和修復肺的思想。
人體的肺位於人體的上焦,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人體發生任何發熱症狀最容易損傷的就是肺系統,熱邪很容易造成肺陰枯澀而導致肺系統的陰陽開合失調。麻石杏甘湯加四逆湯的組合為治療慢性肺痿、肺虛、慢性鼻炎提供了啟發和思路。
5. 風寒束表,如果病人的體質素來陽氣不足,寒邪很容易束縛表系統併入侵到腸胃,毛竅系統閉合也很容易導致身體內積水邪,人體內氣機升降失常導致咳嗽,變成小青龍湯。《傷寒論》原文說: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麻黃、芍藥、細辛、乾薑、炙甘草、桂枝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小青龍湯在現代社會的使用頻率較高,組方用桂枝湯的思路宣發加強表系統,用麻黃湯的思路散寒解表,開啟“氣孔”“調節水道”,乾薑、細辛、五味子是仲景的固定組合,用來溫暖腸胃,散裡寒,五味子起到滋補肺腎,胃酸收斂。與麻黃湯中的杏仁不同,杏仁降逆和滋潤的作用範圍主要是肺,五味子是偏裡的腎系統,用來“柔和”和“平衡”細辛的溫燥之性,法半夏主要起到降肺的作用。
咽喉的位置是足少陰腎經經過的地方,仲景認為咳嗽嗓子發癢一般是寒邪入侵少陰經,所以用細辛來散少陰經的寒,用五味子來補益。細辛辛溫發散,五味子味酸收斂滋補腎精,一開一合形成組合陰陽關係。
太陽傷寒的傳遞規律一般是,風寒束表形成內熱傳遞到陽明系統。如果病人體質不強,太陽也可以順著少陽、太陰、少陰、厥陰逐漸傳遞下去。太陽傷寒的傳遞也可以越經傳,或者表裡傳。傳遞的規律與病人的體質和所處的環境狀況相關。
(2)如果你想學習自學中醫,你需要做好至少一年的長期關注與學習的心理準備,認真學習文章與影片,這樣你才能逐步成為自己及自己家庭的健康管理師,有效的應對日常常見疾病、防治慢性病,利己利國。
有人問為什麼不教一些偏方,或者快消方法,在此答覆如下:
作為醫者,最大的期望是大家不要把自己的健康外包給醫院或者他人。
自己懂自己明白,才不至於有病亂求醫,才能避免過度醫療對身體的傷害。
更多文章,請到本號文章中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