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

中醫講究按季節養生,但是無論何時,脾胃的呵護都必不可少。胃是人體內重要的消化器官,有了它才能實現自然界中的能量和人體能量之間的轉換,是我們身體健康的基礎。

但是現代人由於飲食的選擇越來越多,用餐時間不規律等原因,不僅沒有做到養胃,反而讓我們的胃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受到損傷,胃病頻發。因此養胃變得尤為的重要,而中醫可以說是比較溫和且理想的養胃方式。

中醫認為,胃病“三分治,七分養”

中醫認為胃病的病理是氣血不調,與肝脾密切相關。胃病的發生原因可以分為許多種。

邪氣入體:這是由於外部的寒氣或溼氣侵入體內,造成的腸胃失調。特別是每逢換季最容易導致這型別的胃病。

飲食不當:胃與飲食息息相關,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或者一次吃太多暴飲暴食、喜食辣等,都會對胃部健康造成影響。

情志失調:中醫一直很重視情志的調養,並且它們強調“形神合一“,通常認為情志的變化和脾胃的健康有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思慮過度以及脾氣鬱結都會影響脾胃的正常功能,長期如此便會損傷胃部健康而引發胃疾。

只有根據病因、病機辯證施治才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辯證施治胃病的治療原則是“三分治,七分養”。透過理氣、和胃、通降等手段,再根據病因和虛實寒熱之別,酌情散寒清熱、疏肝消食、化瘀。這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透過一定時間的“養”才能見效。

中醫養胃靠這4個方法

中藥養胃:適宜養胃的中草藥有白朮、芡實等。白朮,藥性溫和,味苦、甘,具有補脾胃、去溼氣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胃氣弱、食慾不振、胃脹、腹瀉、頭暈、盜汗等症狀。芡實,性平,味甜、澀,是補脾胃的食物之一,同時也是常用的藥材,可以治療腹瀉。

按摩理療:中醫學認為人體內部佈滿了經絡與筋骨,如果脾胃經絡受阻則會引起脾胃不適的症狀,所以需要透過外界刺激來疏通經絡,包括針灸、推拿、按摩、足浴等,比如在足三里處施灸可以加強胃腸消化能力並促進食物的吸收,而在中脘處施灸有很好的補中益氣的功效。又或者每天適當的推拿和按摩胃脘部可以促進腸胃蠕動,顯著的提高胃腸的免疫功能。

適當的運動:在中醫的角度認為,脾胃虛弱需補氣。如果人體的身體比較差,氣血虛弱,可以採用適當強度的鍛鍊方法,每天堅持半小時,身體微微出汗,筋骨得到舒展,有利於鍛鍊脾胃的功能。

但是要注意控制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可能耗氣傷津,元氣損耗過重,往往會導致缺乏體力,呼吸加重,免疫力下降的情況。

飲食方面多食五穀:胃主受納水谷,在養脾胃時,可以多補充五穀,保障充足的營養,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和消化系統正常功能。而水果、蔬菜可作為輔助,調節人體的均衡飲食結構。

兩款養胃藥膳推薦

胡椒豬肚湯

材料:胡椒20克,生薑3片,大棗6個,豬肚250克。

做法:切去豬肚脂肪,用食鹽搓擦,用水洗淨,去異味。紅棗和生薑用水洗淨,紅棗去核;生薑去皮、切片。用適量水,猛火煲開,放入全部材料,待水再開,用中火煲3小時,以細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此湯水可以調理胃寒的病症,恢復健康脾胃,具有健脾開胃、驅風散寒、溫中止痛、強壯身體的作用。

桂棗山藥湯

材料:紅棗12粒,山藥約300克,桂圓肉兩大匙,砂糖1/2杯。

做法:紅棗泡軟,山藥去皮、切丁後,一同放入清水中燒開,煮至熟軟,放入桂圓肉及砂糖調味。待桂圓肉已煮至散開,即可關火盛出食用。

功效: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桂圓、紅棗有益氣血、健脾胃的作用。

胃是我們身體內重要的器官,和飲食息息相關。我們或多或少都經歷過胃不舒服的情況,這時候要搞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胃痛,再選擇合適的中藥進行服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註意胃部健康,切忌暴飲暴食,可以進行適當的按摩和運動,提高胃腸道動力。

33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一味不被重視的中藥,能養心安神調失眠,潤腸通便,還補血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