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收治了一名特殊病人。今年51歲的張女士(化名)長髮披肩,身材凹凸有致,面板白皙細膩,看上去是十足十的女人,因“盆腔包塊20+天”準備入院手術治療。
張女士從未有過月經來潮,也沒有生育過小孩,檢查發現她體內沒有子宮,繼而進行了染色體檢查,發現染色體居然是46,XY(男性型)。最後,張女士被確診為右側睪丸異位、原發性閉經——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徵。
為了防止睪丸在體內會產生惡變,醫生為她進行了睪丸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身體其他機能以及壽命也不會受到影響。
我本男兒郎,奈何女兒身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徵又稱睪丸女性化綜合徵,發病率為1/99000~1/13000。患者染色體型為(46,XY),由於基因突變或缺失,導致雄激素對靶組織不起作用,導致性腺發育異常和外生殖器不同程度的女性化,但內生殖器仍為睪丸。
這是因為,胎兒性別的預設設定是女性,雄激素使胎兒性器官變為男性型,如果沒有雄激素,或對雄激素不敏感,性器官將發育成女性型。
由於這種病很罕見,臨床表現差異很大,多數醫生對這個病都認識不足,不容易及早識別。患者出生時生殖器外形通常都是女性型,多按女性撫養,青春期有乳房發育,但與正常女性存在差異,如小陰唇發育不良、陰道盲端、子宮和卵巢缺如、沒有月經和生育能力,陰腋毛稀疏或缺如,性腺為睪丸(多位於腹腔、腹股溝)等。
患者就診時間通常較晚,常是因為陰蒂肥大、尿道下裂、月經不來潮等就診,部分還以腹部包塊為就診原因。但由於就診時年齡已經較大,很難手術糾正內外生殖器。
更棘手問題是性別選擇。雖然染色體是男性,但決定性別最重要的是患者的自我期望。這裡不得不先講一下人的性別問題。
每個人都有6層性別人的性別不是簡單的非男即女,還可以在不同層次中劃分,分別是:基因性別、染色體性別、性腺性別、生殖器性別、心理性別和社會性別:
基因層面上,已發現有十多種與性別發育相關的基因,例如Y染色體上有SRY基因,具有SRY基因的發育成男孩,不具有SRY基因則發育成女孩。一旦這些基因出現問題,都會引起性發育異常。
染色體層面上,主要指第23對性染色體,XY是男性,XX是女性。男性若多出一個X染色體,成為XXY,這類人的男性生殖器官會發育不充分,睪丸和陰莖很小,嗓音尖細,沒有鬍鬚、陰毛、體毛,類似於“雙性人”。
性腺性別,指的是睪丸或卵巢發育不良,不能分泌相應性激素,令患者外生殖器也發育不良,缺乏第二性徵,外觀更接近異性或中性。本文所說的“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徵”也屬於這種情況。
性器官性別,指外生殖器官發育不良或畸形,外形更接近異性的,例如嚴重的尿道下裂,假兩性畸形。“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徵”也有這種情況。
心理性別,指心理上對自身性別的認同感。例如有的人雖然是男兒身,但心理上更認為自己是女性,因而強烈希望進行變性。
社會性別,指平時工作、生活所扮演的性別角色。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泰國“人妖”,他們沒有進行變性手術,但日常生活、工作都以女性形象示人,甚至去衛生間都上女廁。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六層性別都是一致的。除了社會性別,前面的5個層次的性別都是很難改變的,只要有一個不一致,都會造成極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矯正須付出極大代價。
治療多數選擇女性身份回到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徵患者。如果患者從小就是按女性撫養的,確診時已過青春期,通常心理性別和社會性別都是女性,一般都選擇切除睪丸組織,以免癌變,然後進行雌激素替代治療,以女性身份繼續生活。除了不能生育,對生活影響不大。
如果患者希望選擇男性性別,則需要行睪丸固定術、尿道下裂修補術等,通常需進行多次矯形手術。
也有研究認為,患者無論選擇男性或是女性,都可以保留性腺,存留的性腺能夠保證青春期發育、骨骼健康及潛在的生育能力,還可為性別轉換提供機會。但無論什麼時候切除性腺組織,異位性腺有潛在的惡變風險,必須加強定期檢查。
這種病在幼女時期很難被發現,通常是女孩子15歲了還沒有來月經就醫時發現,或是小時候因腹股溝疝手術時發現睪丸而引起重視,透過仔細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超聲、基因檢查診斷不難。
所以,如果女孩子到了15歲還沒有來月經,父母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就醫,排除疾病。#51歲女子被醫學證明是“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