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本報訊文/本報記者 邢靚 通訊員 丁娟 圖/通訊員 丁娟 方舒12月23日下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介入手術室,心血管內科主任李國慶帶領的心臟起搏電生理團隊在麻醉科、肝膽外科協助下,緊張有序地為一名急性心梗合併室顫患者進行手術,一小時後,這臺S-ICD(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植入手術完成,屬自治區人民醫院的首例。手術後患者6小時即可下地活動,恢復良好。

S-ICD(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

這位62歲的男患者突發胸悶氣短3小時,來到自治區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就診,查體時突然喪失意識,情況危急。醫生診斷他發生了室顫(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嚴重心律失常),給予了體外電除顫,除顫成功後,患者的心電圖又提示他發生了急性廣泛前壁心梗,心血管內科胸痛中心團隊又立刻為他進行了急診冠脈造影,並開通閉塞血管植入支架治療。

手術中

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誘因,絕大多數心源性猝死由室顫引起。一旦心臟停跳,心肺復甦的力量有限,往往要進行緊急體外除顫才有效,但不可能時時刻刻有醫生為患者除顫。

及時有效地除顫,是預防心源性猝死的關鍵。傳統來說為患者植入經靜脈ICD(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是一種很有效的解決途徑——透過靜脈血管將電極植入到心腔,把脈衝發生器包埋在面板下,當心律失常發生時,機器會根據心腔內電極感製造訊號來判斷、計算,認定為惡性室速或室顫時,起搏器就會放電,功用相當於體外除顫器。

但是,傳統的ICD有它的缺陷。

心血管內科副主任姚娟介紹說,由於除顫導線的存在,傳統經靜脈ICD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植入時若患者存在靜脈異常,會導致植入困難、術中穿刺併發症;術後併發症則有靜脈導線磨損(導線斷裂/絕緣層破壞)、導線穿孔、血管畸形、鎖骨下靜脈閉塞、血栓形成等;另外,拔除導線的難度大、風險高。

術後合影

而這次為患者植入的S-ICD(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顧名思義,無需經靜脈通道,手術過程中也無需X線透視,根據解剖標誌經皮下植入整個系統即可,可以避免靜脈導線導致的併發症,減少對心肌的損害,實際效果與傳統經靜脈ICD相當,一樣能預防心源性猝死。

心血管內科這次成功完成首例S-ICD植入,可以說開啟了猝死的S-ICD預防治療新時代,對惡性心律失常的一級和二級預防提供了更加微創、高效的治療手段,挽救更多生命。

今後,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將進一步根據患者的臨床需要,提供專屬的服務和診療技術,為各族患者的心臟健康保駕護航。

(編輯/田疆 稽核/夏莉涓)

12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水是最廉價的藥,飲水得當,可防百病,節省大把醫藥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