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新論文稱,心臟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佔2019年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並且死亡人數繼續上升。
去年,中國死於心臟病的人數最多,其次是印度,俄羅斯,美國和印度尼西亞。法國,秘魯和日本的心臟病死亡率最低,是1990年的六倍。
報告的作者檢查了30年的資料,認為國家需要制定具有成本效益的公共衛生計劃,以透過行為改變降低心臟病風險。
在此期間,心臟病病例幾乎翻了一番-從1990年的2.71億增至2019年的5.23億,心臟病死亡人數從1210萬上升至1860萬。在2019年,大多數心臟病死亡歸因於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與1990年相比穩定增長。(缺血性心臟病是動脈狹窄引起的心臟病的術語。)
去年,心臟病是導致全球960萬人死亡和890萬人死亡的根本原因。其中超過600萬人死於30至70歲的人群。
該發現於12月9日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
心血管疾病(CVD)不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尤其是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也是造成殘疾和醫療保健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研究發現,從1990年到2019年,與心臟病有關的生命損失顯著增加,與心臟病有關的殘疾生活年數翻了一番,達到3440萬。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心臟病學副教授Gregory Roth博士說:“總CVD的全球格局對臨床實踐和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義。”
羅斯在新聞釋出會上說:“同樣重要的是,現在是實施可行的和負擔得起的戰略來預防和控制CVD並監測結果的時候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