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共同特徵的代謝異常綜合症。目前,糖尿病在全球患病率高達4.25億。糖尿病分四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型別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目前尚無治癒方法,但長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則是預防併發症、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的有效手段。
飲食治療是目前各型糖尿病最基礎的治療方法,也是預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與飲食結構及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患病後進行合理的中醫飲食護理,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並且可提高其治療效果,延緩其病情進展。
2型糖尿病屬於中醫"消渴"範疇。該病發生時,患者一般處於陰虛燥熱狀態。其病因病機主要為:飲食不節、勞欲過度、情志失調、五臟虛弱、先天稟賦不足等,其病位在肺、胃、腎,與陰陽兩虛或氣血兩虛相關。根據臨床症狀的不同又可分為:陰虛熱盛型、氣陰兩虛型及陰陽兩虛型。臨床治療該證的關鍵在於滋陰、清熱、生津。
健康養身中藥材
陰虛熱盛型
對於以陰虛熱盛證為主的消渴患者,據《內經》"寒則熱之""熱則寒之"的治療原則,應以養陰清熱為食療法則。烹調方法選擇能拌不炒,能炒不炸,避免助火生熱。
氣陰兩虛型
氣虛質者,陰陽俱虛,應補氣、養氣,脾、胃、肺、腎皆當補。該類患者應注意增加益氣養陰食物,同時要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禁風寒侵襲,減少辛辣耗氣食物的攝入量。
陰陽兩虛型
陰陽兩虛者,表現為疲乏無力,腰膝痠軟,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等;治法當滋陰助陽。該類患者要注意增加溫益腎陽、補腎滋陰類食物。
"三因"施食
飲食護理方案需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即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生活習慣、證(症)型等的不同,採取"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熱之""熱則寒之"等個性化療法。根據春夏秋冬四季氣候的變化來調節飲食結構。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特點、氣候條件及飲食習慣來考慮飲食原則。
因"時"施食
春季是病毒易於傳播,患者易受到感染之時,新陳代謝明顯加快,對胰島素的需求量相應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也隨之加重。因此,春季護理患者應注意適當運動,充足睡眠,增強抗病能力;夏季胰島素敏感性增高,患者活動量增大,糖尿病的發病率較低,但因夏季炎熱,汗多,應及時補充水分;秋季食物豐收,患者易受飲食因素的影響,血糖變化較大,護理患者應嚴格控制含糖高水果的攝入;冬季天氣寒冷,患者血糖往往會升高,因此護理的重點應注意保暖。
因"地"施食
護理方法應根據區域地理環境特點而定。如北方地區乾燥相對雨水少,冬春季容易受風寒侵襲,因此,應指導患者注意及時新增衣被,病室保持適宜的溫溼度,宜多食生津之品。南方沿海地區夏季悶熱潮溼,起居及飲食勿貪涼,避免長時間處於空調環境下,注意保持空氣流通。
因"人"施食
老年糖尿病患者其疾病的基本知識相對缺乏,血糖往往控制不佳,而中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明顯低於老年患者,這可能與中年患者處於工作階段,壓力較大有關;有配偶的患者和女性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較強,可能與伴侶的細心照顧、督促以及女性患者具有更高的依從性有關。
注意飲食禁忌,做好風險管理
選擇的食物是有益於健康和面板
臨床上許多疾病預後差,與不注意飲食禁忌和風險管理密切相關。現代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和高血糖指數食物的高消耗,與本病風險的增加相關。因此,患者不宜食用甜肥油膩等易生內熱的食物,應少食易致血燥的鹹食,遠離菸酒。
中醫食療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臨床應用歷史,在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防治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中醫認為,2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與飲食直接相關,控制飲食是治療本病的基礎措施,飲食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治療效果。目前糖尿病尚無根治方法,且併發症多,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飲食治療的依從性,有針對性的飲食護理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