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們經常聽見:“茶飯不思”“氣飽了”,也遇見過吃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吃了胃腸藥也不管用。

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鬱氣滯有關,生氣動怒憂思鬱結,都會導致肝氣不疏,橫逆克脾胃,導致腹脹氣滯,胃脘不適諸多病症。

要讓脾胃健康,就要養肝柔肝,順暢肝的氣機,讓肝氣可以正常疏洩,這樣肝木與脾土處於和諧關係。因此說,養脾胃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永遠不要發怒,儘量減少發脾氣,這是舒肝養脾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肝脾不和。五行相生相剋,“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腎” 木克土,肝不好肯定會影響到脾。如果單從脾胃治療,那麼則永遠不能除根。

肝脾不和證是肝失疏洩,脾失健運,兩髒關係失調,功能紊亂所致的病症,多由情志不遂,久鬱傷肝,或飲食失調,勞倦傷脾等引起。兩者可相互影響,如肝失疏洩導致脾失健運者,稱木橫侮土,若脾失健運,氣滯溼阻,而影響肝氣疏洩者,則稱為土壅侮木。

我們來看下具體辯證。

本證當與單純的肝氣鬱結證與脾虛溼困證相辨別。單純的肝氣鬱結證與脾虛溼因證有各自臟器的定位症狀。本證既有肝病又有脾病的見症,但早期可先見一髒的臨床表現,然後累及他髒而出現另一髒的病證,兩髒可互相影響。

肝脾不和與肝氣犯胃均由肝氣橫逆侵犯中焦所致。脾胃同居中焦屬土,因此,兩證均屬木旺乘土,均可出現胸脅脹滿疼痛,精神抑鬱或煩躁易怒等臨床表現。但脾主運化,其氣主升;胃主受納,其氣主降,因此肝脾不和證除見肝氣鬱結表現外,兼見腹脹洩瀉等脾失健運之症狀;而肝氣犯胃,除肝氣鬱結外,常伴有胃脘脹滿疼痛,呃逆噯氣,吞酸嘈雜,嘔吐等胃氣上逆的表現。

肝氣鬱結

證候:肋脅疼痛,善太息,脈弦。或兼見寒熱往來,脘腹脹滿,納呆食少。治則:疏肝行氣,活血止痛。主方:柴胡舒肝散加減

肝氣乘脾

證候:痛瀉。腸鳴腹痛,大便洩瀉,腹痛即瀉,瀉後痛減,常因情緒緊張或抑鬱、生氣而誘發。舌苔薄白,脈弦而緩。治則:補脾柔肝,祛溼止瀉。主方:痛瀉要方加減

肝鬱血虛脾弱

證候:肝鬱血虛,而致兩脅作痛,寒熱往來,頭痛目眩,口燥咽乾,神疲食少,月經不調,乳房作脹,脈弦而虛者。治則:疏肝解鬱,健脾和營。主方:逍遙散加減

肝鬱脾滯

證候:胸脅脹悶,脘腹疼痛,或洩利下重,手足不溫,或身熱,或心悸,脈弦。治則:疏肝理脾,解鬱。主方:四逆散加減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一到南瓜季節就吃南瓜,究竟會升血糖還是降血糖?吃之前要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