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提倡根據季節的變換合理養生,在中醫五行理論中,冬季對應的是腎臟。而現在正值初冬,正是開始養腎的最佳時間。
冬養腎,能抗病
中醫認為,腎主藏精,腎中精氣為生命之源,人體生長、發育、衰老以及免疫力、抗病力的強弱與腎中精氣盛衰密切相關。
所以冬季一定要好好補補腎,培好一年之根本,來年方可根深葉茂,身強體健。
▶ 補腎不吃鹹
鹹傷腎。過鹹飲食會傷損腎精,導致精虧於下,虛火上浮,即成高血壓、中風等症。
有人說,若做的菜或湯太鹹,那我加些水再喝完,是不是會好些。這樣做其實沒有意義,因為進入體入的鹽並沒有少。
▶ 補腎不受恐
恐會傷腎。人遇到恐懼時,往往會出現下肢痠軟,幾乎站不起來,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這是恐傷腎的表現。
因此,想要養腎護腎,使自己恐懼的事情需儘量避免。比如,煲劇儘量不要選擇懸疑恐怖片;平時就恐高的人不要選擇高空遊樂設施;鬼屋或恐怖向的密室遊戲儘量不要參與。
即使您十分嚮往此類活動,也儘量選擇在其他的季節參與。
▶ 補腎不過勞
腎臟的正常生理功能依賴於後天脾胃運化之精。若身心勞倦,則脾胃受損,腎無以為養,同樣不利健康。
此處的勞倦我們可以從三方面去理解:
其一,身體的勞倦。
冬日運動可生陽,但若過度健身,則不僅不會生陽,反會耗陽,陽氣傷損到一定程度,則會傷損腎精。
其二,心理的勞倦。
熬夜加班工作,用心算計得失,心神勞累,亦傷腎精。
因為腎主髓,腦為髓之海,若過於用腦勞心,則漸傷髓海,此亦屬傷腎。
其三,房事勞倦。
冬天,陽氣斂藏於腎水之中。
此時若過度房事,會使斂藏的腎精外洩。如不節制,中年之後易出現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鬚髮早白或腰膝痠軟之症。
▶ 補腎常吃黑
黑色養腎。中國民間有“逢黑必補”的說法,認為黑色食物有防衰老、保健、益壽、防病、治病、烏髮美容等獨特功效,其實就是黑色入腎的體現。
比如黑豆、黑芝麻、黑棗、黑米、黑木耳類食品,都是補腎的好食材。
此外,一些顏色紫黑的水果,也有不錯的補腎效果,大家可以酌情選用。
補腎全在練
通常,我們認為,只有吃得好,才能補得足。其實不然,常做這些“小動作”,不怕腎氣不回來!
▶ 冷麵
用20℃左右的冷水代替溫水來洗臉,可提神醒腦,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中醫認為,心之華在面,冷水洗臉可幫助心腎收藏精氣,有利於冬季的心腎保養。
▶ 吞津
唾液由腎中精氣所生。唾液得腎氣而最有助於溫腎。
平時閒暇可輕輕叩齒72下,然後用舌頭在口腔內左右各攪動12下,慢慢會產生口水。分三小口將津液慢慢地嚥下,以意念把口水匯入丹田之中,即可。
▶ 熱足
晚上7~9點是腎經氣血最弱的時辰,此時泡腳、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迴圈,達到滋養肝腎的目的。
但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泡腳水不宜過燙,以45℃~50℃為佳;泡腳用的容器以木盆為好。
▶ 握固
將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於無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後屈曲其餘四指,稍稍用力,將大拇指握牢,如攢握寶貝一般。
握固可以固守精氣神在體內,平時走路、坐車、閒聊、看電視時都可以握固。
▶ 搓腰
並腿坐於床沿,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發熱,分別按在後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腎腧穴,至有熱感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約200次,可補腎納氣。
▶ 腳跟健走
健走的最好方法是,邁開大步,腳後跟先著地,不要彎曲膝蓋。腿往前邁時,腳尖伸直如同踢球;前腳落地時,後腳腳尖踮起。
腳後跟先著地,實際上就是刺激了“腎經”穴位,經常用這種方式健走可以有效防治骨質疏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