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醫科學發達,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明程度不斷提升,現代人的保健意識加強,中國人平均壽命在不斷增長之中。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
然而,一個人到了50歲,身體的機能就會漸漸衰退,老年健忘眼花,腰痠腿痛都會慢慢出現,很容易患上各類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腸胃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骨質疏鬆、痛風等,給人體帶來巨大傷害。
50歲之後需要格外注意護心腦
對於50歲以後的老年人,最致命的疾病無疑就是心腦血管疾病了。
每年,全球約有1700萬人死於心臟病;在我國,每20秒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至203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上升至2300萬人,心臟病是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頭號殺手"!
目前來說,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中風等,其中有一部分的心腦血管疾病,是對人體有生命威脅的,嚴重的還會引發猝死。而將近60%的人發病前沒有先兆,並且發病速度極快,90%的心臟猝死發生在醫院之外。
醫學資料顯示,我國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正在逐年增加,且年齡大多集中在50歲-65歲,嚴重威脅著中老年群體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必須要引起重視,及時改掉一些生活中的不良習慣,降低患病的風險,發病之後要積極穩妥的治療。
長壽牢記:三個半分鐘、三個半小時
養生保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不僅要注意生活規律、適量運動、合理膳食、定期檢查、科學用藥之外,更要留心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管好“三個半分鐘、三個半小時”。
夜間起床要注意的三個“半分鐘”:
1.醒過來不要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鐘;
2.起來後坐半分鐘;
3.兩條腿垂在床沿再等半分鐘,最後再下地走動。
醫學上,清晨4點到上午10點之前被稱為“魔鬼時間”,意思是,很多心腦血管病會在此時發作,因為人在睡眠時,迷走神經興奮,身體處於安靜狀態,血流緩慢,血壓偏低,而一夜的蒸發使血液的粘稠度也升高,因此,早上血栓最容易發生,這個時候,如果起床過猛,等於一下子把身體調遣到激動狀態,心率加速,血壓升高,這些都可能促發心腦血管的栓塞,發生中風的危險性極大。
很多人白天好好的,晚上死了。是什麼道理呢?因為,他突然一起床,一下子血壓低了,腦缺血心臟停跳了。
注意起床的這三個半分鐘,不花一分錢,腦缺血沒有了,心臟也很安全,可減少一半以上中風、猝死的風險。】
白天要注意的三個“半小時”:
1.早餐起來運動半小時:打太極拳、跑步(大約2-3公里)或做其他運動,視個人情況而定,注意適量
2.中午睡半小時:中午睡半小時,下午上班,精力特別充沛,老年人更是需要補充睡眠,老年人睡得早,起得早,中午非常需要休息;午睡可以使血壓曲線形成低谷,以保護心臟,使冠心病發病率減少30%。
3.晚上6-7點慢走半小時:晚上睡得香可減少心肌梗死和高血壓的發病率。
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睡眠時除了大腦休息,心血管、消化、免疫等身體各系統都得以休息和修復。
一旦睡眠不足,免疫細胞間的溝通就會變得遲鈍,使免疫反應變得遲緩。
同時,熬夜、失眠等睡眠問題會打亂生物鐘,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機體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促進炎症反應,導致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對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睡眠問題更會令病情反覆發作、惡化,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出現心臟擴大、呼吸困難等心功能不全表現。
因此,老年人,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應該瞭解睡眠常識,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注意這三個”半小時“能讓心腦更健康,可以明顯減少心肌梗死和中風的風險。
每當進入到冬季,心血管病患者的發病率就會出現一個小高峰。
冬季氣溫變化迅速,溫差、氣壓處於較大的波動狀態,突然受寒冷刺激,人的肢體血管發生收縮,血流量減少,心率加快,心臟工作負荷增大,耗氧量增多,加重了心臟負荷;同時冬季氣候寒冷,人們戶外活動減少,人體血脂的攝入和代謝比例失調,加上冬季出汗少,人們喝水也相對減少,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內凝血傾向增高,容易形成血栓,誘發心梗。
所以,老年人在冬季更應該重視“三個半分鐘、三個半小時”,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和發展的風險。大家不要覺得這種方法很簡單,做起來對預防疾病沒有效果,只要我們每天都堅持這種保健方法,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是有很大作用的。
就算你已經出現了心腦血管疾病的先兆,透過這種保健法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臨床上已經證實:動脈粥樣硬化尤其是早期階段是一個可逆的過程,能從無到有,從輕到重,也能夠從有到無,從重到輕。如果能規律的飯後散步一年的時間,能使動脈硬化的斑塊消退10%以上。
如果我們能持之以恆地堅持做到“三個半小時”和“三個半分鐘”,無異於掌握了一把健康長壽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