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被認為是癌症的風險因素之一。年紀越大,越容易隨著時間的累積,在環境和個人行為因素影響下,使得基因發生突變引發癌症。
然而,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透過回顧性監測 1973-2015 年間 50 多萬癌症病例資料發現,青少年和青年人(15-39 歲年齡段)人群的癌症發病率增加了 30%。其研究已線上發表在JAMA上。
研究發現,1973年,青少年和年輕成人每10萬人約有57.2例癌症患者;2015年,這一數字增長至74.2例。1973年至2015年,青少年和年輕成人癌症發病率上升了29.6%;其中腎癌上升幅度最大,其次是軟組織肉瘤、甲狀腺癌、胃腸道癌症(如結直腸癌)和黑色素瘤。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型別癌症發病率呈下降趨勢,如男性中的星形細胞瘤,氣管腫瘤、支氣管腫瘤及肺癌等;女性中的星形細胞瘤未和性腺部位腫瘤。
整體而言,女性比男性易患癌症。除15-19歲年齡段外,在20-35歲人群中,診斷為癌症的女性患者均多於男性。
女性中,乳腺癌的發病率最高,為72564例(24.7%);其次為甲狀腺癌48865例(16.6%),以及宮頸癌和子宮癌33828例(11.5%)。大多數青少年和年輕成人女性癌症患者,常在35-39歲時確診乳腺癌、甲狀腺癌、宮頸癌和子宮癌。
男性中,睪丸癌發病率最高,為37597例(18.5%),且多發生在25-34歲人群中;其次是黑色素瘤(20850例,10.2%)和非霍奇金淋巴瘤(19532例,9.6%),兩者多發生在35-39歲人群中。
究其原因,研究人員分析後認為,造成青年人群癌症發病率增加的主要是環境因素、飲食和肥胖。其中,飲食和肥胖可能在甲狀腺癌和腎癌的形成中發揮作用。而癌症篩查和過度診斷被認為是導致甲狀腺癌和腎癌發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飲食不良(蔬菜少,脂肪和加工肉多),兒童和青少年肥胖率上升,缺乏運動以及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已被認為是造成青年人群胃腸道癌發病率上升的潛在危險因素。
研究人員表示,青年人群癌症發病率增加原因尚不清楚,但是環境和飲食因素,身體肥胖,包括遺傳因素等可能疊加誘發作用。但不論如何,持續上升的青年人群癌症發病率都應該引起人們的警惕,對於青年群體來說,持續上升的癌症發病率將帶來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以及對個人未來的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