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顧先生,患帕金森病有5年了,5年前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右側肢體僵硬,後逐漸發展到雙側。自患病以來,顧先生一直規律服藥,遵醫囑定期複診,日子過得還可以。雖有疾病,並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但近半年以來,家人發現顧先生似乎性情大變。說話做事變得特別愛著急,而且似乎特別容易被激怒,在常人看來無關輕重的一句話,都會被顧先生當回事。這樣的變化,讓他和家裡以及周圍人的交流變得困難。顧先生自己,也因此不愛說話,不想出門。
類似顧先生的情況,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很常見。由於動作遲鈍笨拙、表情淡漠、語言斷續,帕金森病患者往往產生自卑心理,情緒也容易變得不穩定。對於自身症狀的變化可能帕友自己感覺更真切,而家人及周圍人並不一定能發現。此時,家屬應細心觀察,鼓勵患者表達並注意傾聽他們的心理感受,與他們討論身體健康改變所造成的影響,及時給予正確的資訊與指導。
專家簡介
李衛國教授
醫學博士 碩士生導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神經生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小兒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青委會委員
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協會功能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老年醫學學會神經調控與神經電生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山東省抗癲癇學會常委理事
山東省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常委
山東省疼痛學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山東省健康管理學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山東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功能疾病學組委員
從事神經外科臨床醫療20餘年,在運動障礙性疾病(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抽動症等)、癲癇、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等疾病的外科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應用DBS治療帕金森病、梅傑綜合徵(Meige綜合徵)、痙攣性斜頸、扭轉痙攣、抽動穢語及癲癇的外科神經調控治療、內鏡治療面肌痙攣及三叉神經痛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目前已完成DBS手術300餘例。
主持十三五子課題一項,參與國家級課題一項,主持省部級課題2項,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文章4篇,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文章20餘篇。
門診時間:每週二上午
門診地點: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華美樓一樓神經外科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