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遇到長期高血壓不治療,最後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需要長期透析的患者,非常令人惋惜。對於高血壓,他們普遍有認識誤區:
誤區一
沒有症狀就不需要治療
很多高血壓患者血壓高,但沒有任何不適症狀,因此也不重視。
沒有症狀不等於沒有病,反倒是當血壓突然升高時,才會出現頭痛、頭暈、失眠等症狀,嚴重的發生了心梗、腦梗,很可能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耽誤治療。
因此,越早治療,獲益越大,血壓越早得到控制,越能保護心血管,預防多器官功能受損。
誤區二
血壓降得越快越好
血壓不是降得越快越好,除了主動脈夾層、高血壓危象等需要快速降壓外,通常情況下,按指南給出的“緩慢、平穩”原則進行治療。用藥後4~12周達到目標值。過低則容易發生缺血性事件,甚至併發腦梗等嚴重後果,尤其是老年患者。
未經醫生許可,擅自更改用藥劑量或多藥同服,以求快速降壓,若血壓降低得過快,會導致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乏力,甚至誘發腦梗死等嚴重後果。
誤區三
血壓降得越低,危害就越小
血壓降低後,心血管病的發病和死亡都會明顯降低。普通高血壓患者血壓要低於140/90mmHg,糖尿病、腎病、腦血管病和冠心病患者要低於130/80mmHg,但並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因為血壓過低會導致腦血流灌注不足,增加腦缺血的風險。
誤區四
服藥時間對血壓影響不大
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服藥時間也很重要。
如果服藥時間不正確,容易出現與自身血壓波動不相符的情況,不但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壓,還會增加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所以,起床後就服藥或在血壓高峰出現之前的30分鐘到1小時服藥效果最好,不要等早餐後或運動後再去服藥。臨床還發現,睡前服降壓藥易誘發腦血栓、心絞痛、心肌梗死,正確的方法是睡前2小時服藥。
誤區五
血壓正常了就停藥
高血壓患者通常需要終生服降壓藥,停藥後,血壓會再次升高,血壓波動過大,對心、腦、腎的損害更嚴重。
誤區六
經常換藥,降壓效果才好
經常有一些不遵照醫囑服藥的患者,自作主張對降壓藥物換來換去,結果導致血壓波動,長期控制不理想。
其實,任何一種藥物,起效都是有一個過程的,降壓效果太快的並不一定是好藥。有的藥物降壓作用相對溫和,從開始服藥到平穩控制血壓,一般需要1周左右,建議此期間不要來回換藥。
誤區七
高血壓的症狀是頭暈、頭痛
高血壓的症狀不是隻有頭暈、頭痛,出現這些症狀時也該測測血壓:心悸、胸悶、眼脹、視物模糊、脖子僵硬、記憶力下降、乏力。
誤區八
降壓藥一開始不能用太貴的
一個普遍的錯誤認知是:“降壓藥一開始應該從便宜的吃起,如果一開始就吃高階的後面血壓就控制不住了”。其實降壓藥的好壞,不以價格來區分,適合的就是好的。
誤區九
藥物傷肝腎,“食療”就能降壓
老百姓擔心藥物副作用,常寄希望於某種“超級食物”降壓。其實並不存在某一食物能有效降壓,高血壓者一定要及時、正確用藥。
誤區十
功能枕頭、手錶也能幫助降血壓
近些年降壓保健品越來越多,比如降壓枕、降壓手錶、降壓帽、降壓鞋墊等,這些保健品都聲稱有良好的降壓作用,但結果並非如此。
保健品的降壓功效根本就沒有經過科學的臨床認證,使用這類保健品降壓,即使保健品沒有危害,也會延誤高血壓的治療。
誤區十一
血壓最好得控制在120/80
血壓並不是保持在120/80mmHg才最合適。
① ≥60 歲的高血壓患者,降壓靶目標值是收縮壓<150mmHg 和舒張壓<90mmHg;
② < 60 歲的高血壓患者,降壓靶目標值是收縮壓<140mmHg 和舒張壓<90mmHg。
誤區十二
電子血壓血壓計測不準
目前均推薦使用電子血壓計監測血壓,不準也許是血壓計不行或是測量方法不對,可以到器械店進行校準。
誤區十三
體檢前不能吃降壓藥
降壓藥並不影響體檢,除非有特殊說明,放心按時按量服用吧。
誤區十四
高血壓複診前要停藥
複診時醫生主要評估的是降壓效果,正常服藥才有參考,停藥會干擾醫生的判斷。
誤區十五
高血壓能根治
原發性高血壓是慢性病(繼發性高血壓即能明確病因的除外),目前還沒有哪一種藥品、食物、保健品、保健儀器能根治高血壓,基於此宣傳的產品都是騙人的。
誤區十六
降壓藥都有副作用
任何藥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壓藥。但FDA批准的原研藥(進口藥)相對很安全。如果按說明用藥,副作用會很輕微。
不要因噎廢食,和高血壓的危害相比,降壓藥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一些人擔心降壓藥傷肝腎,實際上,沙坦類,普利類,地平類降壓藥通過降壓有保腎的作用,尤其是前兩類藥物更是慢性腎臟病的首選用藥,並有改善性功能的作用。
總之,傷腎的是高血壓,而不是降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