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研究人的心理和疾病之間的對應關係時,發現任何心理波動及引起心理波動的人、事、物發生的時間、地點等,都和疾病的表現形式有聯絡,同時也總結了他們之間相聯絡的內在規律,我們稱之為:全息取象比類規律。

全息取象比類規律是指人體各具體部位的物質屬性與其取象比類的事物之間的同屬關係,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同一屬性(就是同一觀念),這些同屬性關係,透過人的不平衡心理,導致疾病的結果是有規律性的。那麼,我們怎麼認識和理解全息取象比類規律呢?

萬事萬物都以分門別類的形式存在著,具有系統性。人的身體也是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人體的各個部位都有各自的物質屬性。這種物質屬性與萬事萬物之間好像沒有直接的對應關係,但人體不是純物質,它是由精神、靈魂制約的特殊物質。人體各個器官、各個臟腑、各個部位,在人的生命過程中有著各自的生理功能、作用、特徵等,這就與萬事萬物之間存在著全息取象比類的同屬性關係,也就是全息性。

比如:在客觀事物中的接受與不接受、容納與不容納與人體的胃部屬同一事物,是全息取象比類的對應關係;客觀事物中的挪動與不挪動與人體的膝關節同屬一類事物,也是取象比類的對應關係;客觀事物中的配合與不配合、配合好與配合不好同人體膝關節交叉韌帶同屬一類事物,也是全息取象比類對應關係……

總之,人體也是一個小宇宙,所以萬事萬物都能在人體各部位找到相對應的比照點。不管我們有意還是無意,自然力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人體各個具體部位按全息取象比類的規律,分門別類地以相應的事物類別相聯絡,而人的不平衡心理就在兩者之間起著定向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自然力也決定著人的心理與疾病之間全息取象比類的對應關係。

比如:人體頭部(大腦)的生理功能,具有“領導”和“指揮中心”的意義,所以頭部以客觀事物中的領導、長輩等事物有取象比類的同屬性關係,這個同屬性關係,透過人的不平衡心理活動,在兩者之間起著定向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人體各個臟腑、部位,在人的生命過程中有著各自的生理功能、作用、特徵等。《黃帝內經》是中醫的經典著作,它集養生、保健以及疾病治療於一體,並涉及了醫學、哲學和自然科學;有分析、有綜合;談外因、論內因;揭疾病之奧秘,指長生之大道。

其中在《素問-靈蘭秘典論》裡,把人體的五臟六腑比喻(就是取象比類)為一個國家,以此使人們明白臟腑的作用、功能以及與疾病的關係,書中言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府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焉。”

一般講人體的臟腑時,都會講五臟六腑,五臟六腑應該是十一個,但為何在這裡成了十二官?其實,在《素問-靈蘭秘典論》在論述人體的十二官(就是人體的臟腑)時講的是六髒六腑,比人們通常說的五臟六腑多一個“髒”,即“膻中”。

人體的十二官(臟腑),古人把它們比喻成一國的君主、朝臣,是為了更好地去理解他們的職責、功能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這也和我們人體的疾病是緊密相連的。只有充分理解它們的職責、功能和相互之間的關係,才能更好地用取象比類來對應在生活中萬事萬物的內在關係。就以“心”為例,《黃帝內經》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脈、主神志、心藏神,主神明。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五行屬火,火生土,起著生命活動的作用。還有喜傷心和苦入心。下面,我們從這幾個角度談一下生活中部分事物對心臟的取象比類。

一是從君主的角度。君主,從取象比類而言,可視為一國之君。一國,這裡可喻為一個群體或整體,人體是一個特殊的整體,心臟在人體這個整體中,即為一國之君。君主是某一群體中的重要人物,在家庭中,家長可視為君主,在單位裡,領導也可視為君主。如在生活中對他們產生的種種心情波動,容易在心臟部位患病。當然,這個所謂的重要的人或事,也是我們自己的定位(因為有的人可能把孩子當成小皇帝)。

另一個從神明的角度。神明,內涵有微觀之意,就是人的觀點、精神。想法是微觀的,人的想法無形無相,但它可以透過宏觀的行為表現出來。另外,對這些微觀事物存有不平衡心理,也易患心臟疾病。如:決定、政策等均是無形(微觀)的,但它卻控制著有形(宏觀)事物的發展。再如:理想、幻想、對成功的設想,前途、心目中的偶像、歷史上的人物、供奉的神靈等, 均屬神明範疇。

喜傷心,心主神明,傷的是神明。當心情過於高興,神明就受到傷害,供血受到影響,這時就會出現神疲睏倦的感覺。

再比如:心在五行裡屬火,什麼時候容易上火?就是把目標定高了以後,為了實現目標,容易著急,要承受壓力,出現不平心理就導致上火。

中醫還有“苦入心”之說,這個“苦”不是五味中的苦。從取象比類上只要概念帶上“苦”的就可以影響心臟,比如:自己曾經吃過的苦和累;想到走回頭路,吃二遍苦;人們不願意接受的苦……也可以入心。另外,自己的各種盼望好或怕不好的事物也對心臟部位產生影響。

中醫講:心主血。心情波動對體內氣血的作用力,在《黃帝內經》中已經很明確了,除了七情理論的喜傷心,還有九氣理論的喜則氣緩。也就是說從中醫的角度氣血還有固定的方向性,氣機變化跟七情、九氣緊密相連。高興得太過了,氣血的流動力度相應小了、緩慢了,血液的執行就不容易到位。

心理定向的基本取象規律,只要在這些對應規律上有不平心,相應的臟腑或部位就會有症狀。我們在下面列出來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為在實際解讀資訊時,是遠遠超出這個範圍的,只要在這些對應規律上有不平心,相應的臟腑或部位就會有症狀,所以這些也只是讓大家大概地理解規律,以方便今後的學習。

一、身體臟腑的取象規律:

心臟

職能:君主之官、心主識神、情感思維。

定向心理:以好為主的盼望、希望、高興、興奮、緊張、激動、擔心、害怕、達不到、力量不足等。

職能:相輔之官、吐故納新、交換。

定向心理:對未來前途的擔憂、悲傷,正常的事被幹擾,需要又接受不了等。

職能:將軍之官、管分辨、肝腎同源。

定向心理:有窩囊、委屈、冤枉、遺憾等。

職能:主運化、主統血、後天之本、有分辨功能。

定向心理:對事物的思慮過重、思慮凝結等。

職能:作強之官、先天之本、腎主選擇。

定向心理:選擇、對以前的人、事、物的擔心、後怕、後悔、驚、恐、保護、保衛以及對以前錯過的機會、制定的政策產生的不平心理。

職能:受盛之官。

定向心理:對事物的接受不接受、容納不容納等。

職能:中正之官、清靜之府、奇恆之府。

定向心理:為對與錯較勁,並總認為自己對,不清靜、嚴格、不爭氣等。

大腸

職能:傳導之官、管變化。

定向心理:事物的變化,進出的錢等。

二、身體部位的取象規律:

頭:領導、長輩、領袖、上級、上方、制度、政策。

肩頸靠後處:結果、後果、承擔。

肩:擔子、負擔、責任、平輩、扛著、臂膀。

頸:上下關係的樞紐、犟、抗上、與長輩的關係、服、不服。

肩胛骨內緣:阻攔、擋住。

肩胛骨外緣:落榜、沒上去。

胸椎上段:緊迫。

胸椎中段:包袱、落榜、推薦。胸椎下段:依靠、靠山。

腰椎:支撐、支柱、轉折點、卑躬哈腰、寧折不彎、公平。

骶椎:督促、後患。

胸口:窩堵、痛心、難過、以前的事情帶來不足而傷感。

腹部:底氣不足。

上臂:臂膀、同輩、阻攔。

手:做、手足之情。

胯:轉折、轉彎、折服。

大腿:兩人共同支撐。

膝:起落、屈膝、挪動、管不了。

小腿:晚輩、出去、拖後腿。

腳:去、手足之情、跟隨、根基、根據。

踝:出現、失足、路不平。

針對以上這些規律,我們可以對相應部位的症狀,聯想過去相關的不平心理。當然規律一定不只是這些,除了功能上的取象比類,還有從形象上取象比類,比如:胸腔、胃、子宮,各有其生理功能,但外觀形象都是一個空間,就與房間相取象,所以對房間所產生的各種不平心理,有時就在胸腔、胃、子宮中反應出病變。再比如:有的人低頭時疼痛,就是跟生活中不願低頭或不服氣、不服從等有關。

從時間上也有取象比類,一個是發病的時間的早晨、中午、傍晚或夜裡都有不同,另一個是以時間為主存的資訊。比如:在某一季節存了資訊,那以後就在這一季節容易生病。如果有的人認為天冷比較容易患病,那麼在氣候變冷時就容易生病。

三、決定疾病的其他規律:

1. 疾病的部位:一般由人們對事物的心理定位來決定,比如:與領導較勁,症狀就會在頭部。

2. 疾病的感覺:一般由心情來決定,比如:身體某部位有酸的感覺,就是與傷感的心情有關。

3. 疾病的性質:一般由概念來決定,比如:不願意花錢的概念與便秘有關等。

最新內容:

9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中醫 中藥 治病一席談——記碑林區誠聯門診主治醫師徐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