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頭痛波及面部,就會引發面部疼痛,面部疼痛中較多的是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等。面部有眼、鼻、口、耳、牙齒、口腔、咽喉、唾液腺、顎關節、骨頭等,因此對於面部疼痛,需要透過與分別的專科醫師合作來進行診斷治療。

三叉神經痛

在吃飯或洗臉、刷牙時,半邊臉上突然有非常強的電擊式疼痛襲來。疼痛嚴重到無法洗臉和刷牙時,個人衛生會產生問題:嚴重到無法吃飯時,有時會產生營養障礙。

三叉神經是12對腦神經(不經過脊髓從腦直達體表的神經)中的第5對神經,分為3個神經分支,主要支配額頭部分、上唇至眼睛部分、下唇至下顎部分的感覺。下顎神經中也混有部分面部神經延伸過來的運動神經。

三叉神經在腦神經中比較特殊。它雖叫做腦神經,但傳遞疼痛的神經中轉核在脊髓上方(被稱為三叉神經脊髓核)。

三叉神經痛的原因多是在腦深處神經延伸出來的地方由於動脈硬化等使彎曲的血管受到機械刺激而引發的,也有因腫瘤或其他病變壓迫神經引發的。此外,也有因多發性硬化症等神經變性引發的情況。

作為治療,可採取藥物療法、神經阻滯療法、手術療法等。作為藥物療法,可使用卡馬西平、苯妥英等抗痙攣藥物以及氯硝西泮等預防發作的藥物。但大量用藥時會因為藥物的副作用產生頭暈等症狀,使用前需要諮詢專科醫師。

面部的帶狀皰疹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面部的三叉神經區域中如果有帶狀皰疹,這部分就會疼痛,特別是眼神經區域。常見於高齡者。有引發腦膜炎、腦炎的危險需要特別注意。

帶狀皰疹出現在眼睛中會併發角膜炎與結膜炎,有失明的可能性;出現在口腔中,偶爾會有齒槽骨壞死、牙齒脫落的情況;出現在耳朵中,則有可能留下耳鳴或眼暈等後遺症;出現在主宰面部肌肉運動的面部神經中,有可能會導致面部神經麻痺。

作為治療,在儘早給予抗病毒藥、採取神經阻滯緩解疼痛的同時,需要改善此部分的血液迴圈,有時需要投與丙咪嗪等抗憂鬱藥物。

帶狀皰疹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以及之後的治療

急性期:使用阿昔洛韋、阿糖腺苷、泛昔洛韋等抗病毒治療,對於面板症狀,使用阿昔洛韋軟膏的效果很好。在投藥的同時,患者需要靜養恢復體力。如進行適當的治療,則1周至10天左右水泡就會變成瘡痂而治癒。

在帶狀皰疹的程度嚴重、患者高齡、免疫功能低下、初期沒能進行適當治療等情況下,類似於神經痛的疼痛會在治癒後作為後遺症殘留。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治療方法還沒有明確。

根據需要可組合使用神經阻滯和理學療法、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抗憂鬱藥物、抗痙攣藥物、鐳射治療等。

非典型性面部疼痛(持續性特發性面部疼痛)

該症狀常見的部位是上顎神經區域,有時會被誤認為是鼻或牙齒的病,多見於中年女性,原因不明。與三叉神經痛不同,該疼痛具有持續性或是變動性,但不是很劇烈。

作為治療,除了神經阻滯外,還可以使用阿米替林、加巴噴丁、辣椒素等藥物療法,針灸、溫熱療法等有時也有效。

舌咽神經痛

支配喉嚨和扁桃體、舌、唾液腺的舌咽神經(第9對腦神經)由於原因不明的功能不全,導致在喉嚨深處和舌頭後面反覆出現劇烈發作的疼痛。此病很少見,通常在40歲之後發病,多見於男性。

與三叉神經痛相似,此病的發作時間短,特徵是持續數秒或數分鐘間歇性、難以忍耐的疼痛。咬東西、吞嚥、咳嗽、打噴嚏會引發該疼痛。

疼痛始於喉嚨深處以及舌頭後方,蔓延至耳朵。也有腦梗死、腦腫瘤、腦動脈瘤、腦血管疾病的可能,因此需要專科醫師的檢查。

舌咽神經痛也有合併三叉神經痛、迷走神經症狀(脈搏緩慢、昏厥發作)等的情況。與三叉神經痛一樣,可以使用卡馬西平進行藥物治療。疼痛原因不明或疼痛強烈時,可進行舌咽神經的阻滯治療。

翼顎神經痛( Sluder綜合徵)

翼顎神經節是在鼻深處的神經節,將區域性麻醉藥給藥至該神經節則翼顎神經痛得以改善,此病症1908年由 Sluder報告之後為人所知。原因不明。

多見於30歲以上的女性,發作時鼻根部疼痛,伴隨鼻腔堵塞、鼻水、眼淚等,持續10~30分鐘。有時難與群發性頭痛相區別。翼顎神經阻滯療法有效。

副鼻腔炎或腫瘤:鼻周圍的面部鈍痛持續時,懷疑此病。疼痛持續時需諮詢耳鼻科等專科醫師。

顳頜關節異常引起的疼痛:活動嘴部顳頜處疼痛時,可以考慮以下原因。如顳頜關節炎或顳下頜關節脫臼、骨折、關節炎、腫瘤等。請諮詢耳鼻科和牙科醫生。

牙齒疾病引發的面部疼痛:蟲牙、牙周病、口腔性局域潰瘍、拔牙後的複合性區域疼痛綜合徵等。請諮詢牙科醫生或疼痛門診。

耳鼻疾病和眼部疾病引發的面部疼痛:可以考慮到其他多種疾患。請首先諮詢各科的專科醫師。

心因性面部疼痛

抑鬱或歇斯底里等有時會引發面部疼痛。治療需要專科醫生的配合。

此外,引發面部疼痛的疾病還有腦梗死或唾液腺導管炎症等。

6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你真的瞭解男性生殖系統嗎,都有哪些器官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