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它是一種中國特色癌。

全球超過50%的病例都發生在中國,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國人死於這種癌症。

林正英、傅彪、沈殿霞、臧天朔等,都因它不幸離世。

它就是肝癌。

十年無一藥,晚期肝癌=絕望?

2016年查出肝癌(中分化肝細胞癌)時,李先生已經陷入了極差的狀態:晚期多發轉移,腎上腺轉移瘤已長至10釐米(最大徑)。

門靜脈癌栓、右側腎轉移、腹盆腔轉移、肝硬化、脾大、腹水……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先生接受了醫生肝移植手術的建議。

然而,術後僅僅一年,癌症就復發了,肝上查出多個腫瘤。

當時,國內唯一能夠買到的肝癌靶向藥是多吉美(索拉非尼)。靶向藥確實有效,但幾個月後就耐藥了,醫生也變得躊躇起來,拿不出其他有效的方法。怎麼辦?晚期肝癌真的只能絕望嗎?

在中國,像李先生一樣面臨困境的肝癌患者還有很多。

一份2015年的調查資料顯示,中國肝癌的發病率位列全癌種第四,僅次於肺癌、胃癌和結直腸癌。不止是發病率高,肝癌的死亡率同樣居高不下,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國人死於這種癌症。

小貼士:為何中國的肝癌形勢如此嚴峻?

1.乙肝病毒:統計顯示,我國有約9000萬乙肝病毒攜帶者,而有資料顯示,近80%的肝癌都是由乙肝或乙肝病毒攜帶者轉化而來。

2.過度飲酒:《柳葉刀》發表的一篇文章顯示,全球每年因酒致死約280萬人,中國佔比最多。而在50歲以上人群中,喝酒導致的死亡風險和癌症關聯最大,首當其衝的便是肝癌。

3.早篩缺失:在美國,中晚期肝癌患者僅佔整體肝癌患者的45%,而在中國,85%的肝癌患者一經查出就是中晚期,基本不存在手術機會。

不僅如此,肝癌患者還長期經受著“缺醫少藥”之痛。

2009年,在美國上市兩年後,用於治療不能切除的肝細胞癌的靶向藥多吉美在中國獲批。此後近10年,再無一款肝癌藥物獲批。

救命藥在哪裡?

無奈之下,李先生只能將目光投向海外。

在美國波士頓的一家哈佛大學附屬醫院裡,經過穿刺活檢、PET-CT等一系列檢查後,哈佛的醫學專家確診了李先生復發後的病情:肝臟多發轉移,兩肺轉移,腹壁惡性轉移出現大包塊。

當時,李先生是坐著輪椅和醫生見面的。赴美,是他和家人的最後一搏。

病情緊急,確診李先生的病情狀況後,哈佛的醫學專家團隊進行了縝密的多學科會診,最終達成一致,制定出了一個最優的治療方案:樂伐替尼靶向治療+肝動脈化療栓塞介入手術相結合。

“在美國,癌症治療一定是多學科的。病理科、影像科、內科、外科、放射科等,都需要有專家來參與,共同為患者評估病情、制定治療方案。”幫助李先生轉診到美國就醫的盛諾一家首席醫務官王舜介紹說。

這樣的多學科診療模式簡稱MDT,對患者意義重大。國內剛剛開始引進,但美國已經有非常成熟的一套實施流程。

李先生就醫的美國醫院

新方案的治療效果立竿見影。

2018年3月複查顯示,李先生的肺部腫瘤、腹部大包塊基本消失,而肝臟多發腫瘤經核磁共振檢查,也只剩下一元硬幣大小。進一步治療後,李先生體內殘存的腫瘤病灶徹底消失不見。

雖然,治療過程中出現過尿蛋白、甲狀腺、血壓等不少異常狀況,但都被經驗豐富的美國醫生一一解決。

新藥的時間差,就是命之差

李先生使用的樂伐替尼,是一種新的靶向藥,於2015年在美國上市,先後獲批用於治療甲狀腺癌、腎癌、肝癌等。

2018年9月,在國內肝癌患者的翹首企盼中,樂伐替尼終於獲優先審批進入中國。自此,肝癌靶向治療長達10年的沉寂被打破,國內肝癌患者的用藥清單上,再不是孤零零地只有一個多吉美了。

2018年進入中國的還有另外一種藥物——瑞戈非尼,一年前被美國FDA批准用於肝癌。

這些好訊息讓廣大肝癌患者備受鼓舞,而且也一定會幫助許多患者獲得更高質量、更長的生存期。然而無法迴避的一點是,中國抗癌藥現狀雖然有所改善,但距發達國家依然還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明星藥物PD-1抑制劑"O"藥(Nivolumab)和"K"藥(Pembrolizumab),2018年才在中國上市,比美國晚了整整4年。而且,國內這兩種藥只獲批用於治療肺癌和黑色素瘤,而美國已經獲批用於肝癌。

再比如不久前山東聊城“假藥門”事件的主角——卡博替尼(XL184),美國FDA已於2019年1月批准用於晚期肝癌二線治療,國內患者仍然可望而不可即。

並非每位肝癌患者,都能像李先生一樣幸運,在關鍵時刻用上正確的治療方案。新藥上市的時間差,可能就是癌症患者的命之差。

與新藥同樣欠缺的,是用藥經驗。

醫生也只能和患者一樣,摸著石頭過河。

抗癌藥,中外差距有多大?

缺藥的也不止是肝癌。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18年統計:過去10年間,美歐日上市的新藥有415個,在中國上市的只有76個,佔比不到20%。

另據專業諮詢機構IQVIA統計,2012至2016年,全球共首次上市了55種抗癌藥,其中美國兩年內上市的有46個,中國只有4個,甚至低於印度和土耳其。

2012-16全球首次上市的55種抗癌藥各國上市情況對比

再拿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舉例,除了"O"藥和"K"藥這類PD-1藥物,國外還上市了諸如"I"藥、"T"藥等PD-L1藥物。

當國內患者關注並四處打聽PD-1時,國外多款PD-L1藥物已經獲批;當國內患者開始相互詢問PD-L1藥物療效如何、該怎麼使用的時候,國外對二代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M7824)的研究已經獲得突破性進展。

臨床試驗資料顯示:二代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的有效率達到71.4%,是一代PD-1藥物的2-3倍。

二代免疫檢查點抑制劑(M7824)在2018年ASCO大會上引發關注

不止是實體瘤,在血液類腫瘤方面,中外藥品差距同樣明顯。

以白血病為例,據海外醫療服務機構盛諾一家統計,除了化療藥,美國上市的針對白血病的藥物有23個,其中只有5個在中國上市,還有78%的白血病藥物沒有進入中國。

白血病藥物中美上市情況

2017年,美國FDA還連續批准了兩款重磅CAR-T免疫療法上市,分別用於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瘤。而這樣有可能挽救晚期白血病患者、晚期淋巴瘤患者的特效藥,國內患者同樣可望而不可即。

全球首個被CAR-T療法治癒的晚期白血病女孩艾米麗

藥在哪裡,希望就在哪裡

“大雨可以延遲我們到達的時間,但不能阻止我們前進。” ——盧梭

抗癌藥的現實差距,並不能阻擋患者們追尋希望的腳步。

2018年8月,《南方人物週刊》發表《試藥者,希望的獵手》一文,記錄了多位中國癌症患者赴美尋求新藥、新療法的故事,張力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張力查出腮腺癌,並且轉移到肺部。腮腺癌對化療不敏感,國內又沒有可用的靶向藥,他第一時間選擇了去美國治療。

在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一款癌症靶向藥正在招募患者。

這款靶向藥正是"針對17種腫瘤、有效率高達75%、其中13%的患者達到臨床治癒",被譽為"廣譜神藥"的LOXO-101 (Larotrectinib)。

雖然部分媒體對此藥過度解讀,沒有把特定基因融合的前提條件說明白,但對於符合條件的患者譬如張力來說,它就是救命藥。用藥兩個月後,CT掃描顯示腫瘤減小,五個月後腫瘤完全消失。

張力就醫的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

張力只是赴美抗癌大軍中的一員,在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梅奧診所、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等權威醫院,每年都有無數的國際患者前來求醫問藥。

2016年,身患小細胞肺癌,因化療不耐受(嚴重骨髓抑制)且已發生遠端轉移的莊先生,在國內沒有任何方案的情況下赴美,使用了免疫聯合療法O (Nivolumab) + Y (Ipilimumab),病情顯著改善,生活質量恢復到常人水平。

2017年,身患低分化肝內膽管癌,多次化療但仍然復發的吳先生,因具有FGFR2基因融合突變,赴美后成功入組新藥TAS-120臨床試驗,從第一次用藥至今,病情已經緩解了1年多。

2018年,身患晚期結腸癌,骨、肝、肺、腹膜多處轉移的陳先生,因具有BRAF基因突變,赴美后透過美國新靶向藥Encorafenib(Braftovi)三聯療法,僅三個月,病情大幅緩解,從國內判定的“活不過兩個月”,如今已能在健身房跑步、舉啞鈴。

過去25年,美國的癌症死亡率下降了27%。如今,中國的癌症5年生存率只有40.5%,而美國已經達到66.9%。巨大的生存差異,是成千上萬的中國癌症患者奔赴美國的理由。

結語:

世界衛生組織說過,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早期發現並治癒;還有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透過有效治療減輕痛苦,延長生命。

隨著醫學的進步,癌症正逐漸成為一種慢性病。一部分癌症患者已經受益於最新的藥物和技術,達到了儘可能的治癒效果,如企業家李開復、美國前總統卡特,以及前文提到的白血病女孩艾米麗等。

此外,還有大量的癌症患者透過積極的治療,得以長期帶瘤生存,等待新的研究成果、新的治癒希望。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癌症會和感冒、發燒一樣,無人會再談癌色變。但是在堅持到那一天到來之前,請記住,醫療不分國界,只要經濟條件允許,任何國家的醫學成果都可以且應該為我們服務。(沛辰)

15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這是事實:中藥真的可以治癒癌症,我正親身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