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很多人飽受胃炎困擾。實際上中醫藥治療胃炎具有很好的療效。慢性胃炎常見上腹隱痛、食慾減退、餐後飽脹、反酸等;慢性萎縮性胃炎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甚至伴有出血,如嘔血、黑便等。若不能有效治療,症狀常反覆發作。中藥治療慢性胃炎有佳效。對慢性胃炎的治療,需要把握慢性胃炎的發生與發展。

1、脾胃虛弱:“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慢性胃炎患者,基本上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侵襲胃部,必然脾胃之氣虧虛了。此外,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因脾胃氣血虧虛,則運化功能不足,故慢性胃炎會影響飲食的消化和吸收,故容易出現脾胃氣血虧虛。很多慢性胃炎患者伴有氣血虧虛的表現,例如乏力、納差、面色發黃發暗、脈弱等症狀。

2、食積:脾胃虛弱,運化功能減退,則不能很好的運化飲食,容易導致食積。如患者表現為飲食不容易消化,或稍微多吃一點則脾胃容易納呆,或疼痛加重等。

3、氣滯:脾主升清,胃主通降。脾以升為健,胃以降為順。慢性胃炎患者脾胃氣血虛弱,故脾胃升清降濁,調節氣機升降功能減退。加上飲食有形之邪阻滯,則易形成氣滯。常見表現如腹脹、胃脹等表現。

腹脹

4、痰溼:脾胃虛弱以及氣滯,容易引起脾胃痰溼。因“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現今脾胃虛弱,運化功能減退,及氣滯,不能上下通降,則水飲停於中焦,如此則成痰溼,或水飲。有些慢性胃炎患者表現為舌苔白厚膩,或胃部有痰飲狀,有水聲,每於飲食油膩,厚味後加重。

5、鬱熱:當脾胃出現積食,氣滯,痰溼,中焦氣機鬱滯,不能上下通降,久而久之,鬱而化熱。熱邪或在氣分,或在血分。在氣分則清氣分熱,在血分在清血分熱。患者常表現為胃熱,胃酸,飲食辛辣後加重。

6、傷陰:鬱熱則熱邪傷脾胃陰氣,而出現脾胃陰傷。常常表現為口舌乾燥,便幹便秘等。

7、瘀血:即當氣滯後容易血流緩慢,易成血瘀。或當營血分有熱,血熱灼傷經絡,筋脈血肉,則出現出血。出血即為瘀血。患者常表現為刺痛,舌下瘀絡嚴重,脈澀,胃鏡檢查有萎縮性胃炎等。慢性胃炎很多伴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皆是有瘀血。

8、肝氣犯胃:“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即當脾胃有病,則易肝氣犯胃,當先疏肝。患者常表現為生氣或發脾氣,著急等情緒不暢時,胃病症狀加重。

9、其他:寒凝、腎虛等。此類的病症的產生多與飲食寒涼,或素體氣血虧虛等有關係。

故對慢性胃炎的治療,需要從整個發生發展過程考慮。

萊菔子

脾胃虛弱需用補胃健脾,用黃芪、白朮、太子參、白扁豆等;食積者,可以用焦三仙、萊菔子、雞內金等;氣滯者,可以用陳皮、厚朴、大腹皮、木香等行氣理氣;對痰溼者,可以用茯苓、藿香、佩蘭、竹茹、半夏等;對鬱熱者可以用辛開苦降,調節胃氣升降,用黃連、黃芩、乾薑、大黃等。鬱熱化火者,可以用蒲公英、白頭翁、連翹、梔子等。鬱熱而有胃酸者用制酸止痛用海螵蛸,瓦楞子等。血熱者需要丹皮、赤芍、白茅根、生地、玄參等清熱涼血。傷陰者,需養胃陰用麥冬,沙參,玉竹、玄參、蘆根等。瘀血者,需要川芎、莪術、三稜、當歸、白芍等養血活血。肝氣犯胃者,需要柴胡、青皮、佛手、生麥芽等行氣疏肝。有肝火用夏枯草、白頭翁、浙貝等。

夏枯草

筆者曾以此法治療慢性胃炎,多有佳效。例如下面的一個例子就是半年前治療的一位慢性胃炎1年多的患者。服藥治療大約30多日後。至今半年之久,未再復發,平時無不良症狀。

典型案例

患者,女,40歲,2017年1月18日初診。反酸1年餘。現症見泛酸,納可,耳鳴,左側輕微頭暈,經量少,偶爾牙痠疼。舌質紅,舌苔白厚,兩脈細弱濡。

診斷:慢性胃炎。

證型:脾胃氣血虧虛,痰溼,腎虛

予以:生黃芪15g、生白朮15g、黃芩12g、黃連6g、白芍12g、麥冬12g、法半夏9g、陳皮12g、當歸12g、海螵蛸9g、桔梗9g、柴胡9g、丹皮9g、乾薑12g、枳實9g、地榆10g。7劑,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分兩次服用。

複診,2017年1月25日。患者病症好轉,泛酸大幅度減輕。納可,耳鳴減輕很多。頭暈,牙痠疼減輕,仍經量少,月經持續八九日,舌質紅,有裂紋,舌苔白厚,兩脈細弱濡。將上方略作修改:去桔梗、枳實,加益母草15g、熟地黃15g。7劑,水煎服,日一劑。

三診,病症持續好轉,納可,頭痛頭暈牙痠疼減輕。在第二次藥方基礎上,去掉丹皮、地榆,麥冬改為18g,熟地黃改為生地黃15g,加大通草6g,澤瀉10g,大棗(剝開)2枚。15劑,水煎服,日一劑。

服藥治療大約30多日後。半年後隨訪,未再復發,平時無不良症狀。

#大家健康超能團# @大家健康

8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我嘗試了一回影視劇中的“手刀”,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