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較薄弱或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很少改變,血液蓄積下肢,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破壞靜脈瓣膜而產生靜脈壓過高,是血管突出面板表面的症狀。靜脈曲張多發生在下肢。
靜脈瓣受損關閉不全
一、症狀與程序
靜脈曲張初期可無明顯症狀,通常情況下,一些人在靜脈曲張初期會出現小腿面板癢、腿部腫脹、痠痛、疲勞、腿部有沉重感等症狀。但靜脈曲張一旦形成就會給這些人帶來很大的危害,在臨床上,常見的靜脈曲張初期症狀主要有以下幾點。
1.腿部有酸脹感,晚上重,早上輕面板有色素沉著,顏色發暗面板有脫屑、瘙癢、足踝有水腫。這是常見的靜脈曲張的早期症狀。
2.肢體有異樣感,肢體發冷、潮熱,患肢變細,變粗面板有針刺感、奇癢感、麻木感、灼熱感。
3.靜脈曲張患肢小腿淺靜脈漸現隆起、擴張,有時可捲曲成團或囊狀,明顯凸出面板,曲張呈團狀或結節狀,尤以站立後明顯,抬高腿後消失,一般此階段較少有疼痛感。
4.患肢表皮溫度升高,有疼痛和壓痛感,另外趾(指)甲增厚、變形,生長緩慢或停止。
5.小腿下端、踝部面板有色索沉著、瘙癢、溼疹。部分人可併發血栓靜脈炎,區域性呈紅腫硬塊、壓痛。曲張靜脈易損傷發生出血,或感染形成潰瘍,形成靜脈曲張。如果腿部出現這些異常,要及時注意,避免愈發嚴重。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效果良好。
二、可控危險因素
1.長時間站立或坐位,靜脈血迴流不暢。
2.體型高大和肥胖。
3.妊娠、慢性咳嗽和便秘會造成腹壓增高,會影響下肢靜脈迴流。
三、預防治療方法
避免長時間站立和久坐,治療習慣性便秘,積極減肥等。積極運動鍛鍊。
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方法有三種,包括:壓迫治療法、曲張靜脈硬化療法和手術治療三大類。穿著醫用彈力襪屬於壓迫治療法中最為有效的方法。
穿彈力襪
四、運動鍛鍊預防治療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的保守治療中,有一項重要的治療手段,叫作運動療法。運動療法是透過運動鍛鍊方法,增加小腿的肌肉能力,增加小腿肌肉的肌肉泵功能,促進下肢靜脈迴流,緩解靜脈曲張的症狀,達到延緩靜脈曲張進展的目的。常見的運動方式和鍛鍊方法,均能緩解靜脈曲張,例如可以靠牆踮腳、高抬腿、在床上勾腳等鍛鍊方法,都能有效增加靜脈迴流。還需要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進行增加小腿肌肉的鍛鍊,例如登山、騎腳踏車、跑步、跳繩、健步走、球類運動、游泳等。但是需注意鍛鍊的時間和頻率不要太多太長。如果過多過長,會造成肌肉內乳酸的堆積,乳酸堆積會出現酸脹不適等症狀,加重靜脈曲張帶來的酸脹症狀。因此靜脈曲張患者的有氧運動原則是少量多次原則,每次10-20分鐘,每天2-3次。
肌肉收縮擠壓靜脈血迴流
㈠有氧運動:
1.健步走:體能較差者,可以先從健步走開始,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要求:儘量大步幅(每步達到身高的一半長度)、高步頻(最好達到120步/分鐘),上肢屈肘擺臂,增加運動消耗。健步走時達到呼吸心跳加快、微微出汗,稍累,能夠說話但不能唱歌的程度。每次10-20分鐘,每天2-3次。
2.慢跑:有一定鍛鍊基礎,體能較好者。慢跑對於改善身體代謝水平,提高心肺功能、增加下肢肌肉收縮,促進靜脈血迴流,給受損的靜脈瓣“休養生息”,是預防各種慢性病的首選有氧運動專案。跑步時間不要太長,每次20分鐘左右,每週4-5次。
3.室內騎行動感單車或者划船機鍛鍊:非常適合肥胖人群,對於膝關節壓力減少了許多。中等強度的騎行或划船達到呼吸心跳加快、微微出汗,稍累,能夠說話但不能唱歌的程度。不受天氣影響,有家人看護,運動鍛鍊的安全性顯著提高。
㈡肌肉力量鍛鍊:
推薦四個大肌肉群的小阻力多次數的肌肉耐力鍛鍊方法。每次鍛鍊四個大肌肉群,每週鍛鍊3次。
1.椅子站起坐下:每組10-20次,做3組;
2.俯臥撐(胸部):高位俯臥撐或者彈力帶推胸,每組10-20次,做3組;
手高位俯臥撐
彈力帶推胸
3.彈力帶俯身划船(背部):每組10-20次,做3組。
彈力帶俯身划船
彈力帶拉背
4.坐姿屈腿(腹部):每組10-20次,做3組。坐在椅子或床上練習。
㈢功能性鍛鍊:
1.踝泵鍛鍊,做5-10分鐘。
2.提踵鍛鍊,每組10-20次,做3-5組。
坐位提踵
站姿提踵
持之以恆、融入生活的全面有效運動鍛鍊可以提升整體健康水平,是任何藥物無法替代的。預防疾病比治療疾病更划算,省錢少痛苦。堅持運動鍛鍊別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