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1 、心電圖示心肌缺血一定是冠心病嗎?

冠心病主要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所引發的心臟病,而在臨床中,心電圖的變化十分具有代表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臨床中對冠心病的診斷,並非僅關注心電圖變化,同樣要結合患者的臨床症狀以及冠脈造影檢查結果等,最終做出綜合性診斷。若患者的心絞痛表現十分明顯,或者是曾有心肌梗死,有冠心病等,心電圖提示有心肌缺血,才可能患冠心病。但是想要確診冠心病還是需要參考冠脈造影結果。

心電圖正常,也不能把冠心病完全排除。在臨床中被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也有很多患者心電圖檢查結果正常。相反,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也存在並不是冠心病的患者。所以說,只有心電圖缺血的結果是無法對冠心病做出診斷的。若患者草率地確定結論,只會徒增心理負擔,一定要接受醫院的系統性檢查,以免出現誤診和漏診的情況。

2 、何為冠心病?

冠心病,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主要是冠狀動脈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而誘發的血管腔狹窄抑或是阻塞,出現心肌缺血、壞死抑或是缺氧所形成的心臟病。冠心病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胸痛,受體力活動抑或是情緒激動等多種因素影響,使患者心前區出現疼痛感,以壓榨性疼痛和發作性絞痛為主。而且,疼痛感由胸骨後抑或是心前區開始,向左肩、小指、無名指放射,在含服硝酸甘油抑或是稍作休息後,疼痛感會明顯緩解。

另外,胸痛的放射部位也會涉及腹部、下頜、頸部以及牙齒等部位。而胸痛也會在夜間抑或是安靜狀態下,因冠脈痙攣誘發,被稱作變異型心絞痛。一旦胸痛的性質改變,即便處於休息抑或是熟睡的狀態,同樣會發作。若疼痛程度加劇且頻繁發生,長時間持續,則有發生不穩定心絞痛的可能。

在臨床診斷冠心病的過程中,以臨床症狀為主要表現,但同樣需要接受輔助性檢查,進而掌握心肌缺血抑或是冠脈阻塞證據,並根據心肌損傷的標誌物對心肌壞死做出判定。對心肌缺血進行檢查的主要方式就是常規性心電圖與心電圖負荷試驗和核素心肌顯像。如果採用有創性的檢查,一般涵蓋了血管內超聲與冠狀動脈造影等。但需要注意是,即便冠狀動脈造影正常,也不應當確診為不是冠心病。

3 、何為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具體指的就是心臟血液灌注量降低,致使心臟供氧量減少,心肌能量的代謝異常,無法確保心臟正常發揮作用。而對於心臟而言,其全部能量一般均依靠有氧代謝予以提供,因而在安靜狀態下,心肌血氧攝取率也偏高。

通常,人體能夠實現自身的調節,保證血液供需的恆定性,使心臟工作能夠正常。一旦受某種因素影響而出現心肌血液供需失衡的情況,就可判斷為心肌缺血。而導致心肌缺血的最常見原因就是冠心病,在人們日常生活質量提高的背景下,心肌缺血患病率顯著提高,常見於中老年群體,但青壯年也有患病的可能。要想盡快發現心肌缺血,要求年齡超過 40 歲的人定期接受體檢,對冠心病危險因素加以瞭解。

4 、如何預防冠心病?

冠心病會對人體健康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也是居民死亡的危險因素。所以,有必要對冠心病形成正確認知,並在日常生活中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以免遭受冠心病的危害。

①膳食搭配要合理。具體指的就是飲食的平衡性,將蔬菜與糧食作為重點,而奶類與肉類、蛋類則發揮輔助作用,要儘量多攝入新鮮的水果。另外,飲食控制也十分關鍵,儘量少攝入脂肪與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不要偏食也不能超量,確保體重控制在容許範圍之內。在飲食方面,還要保證食物的清淡性,選用植物油,且少鹽少油,特別是晚飯一定要清淡,不應過於油膩或者是飽餐等;

②起居習慣要正常。在日常生活中,睡眠要充足,以免長時間進行夜間工作,社交活動要適度且情緒穩定;

④心理調節,保持身心愉快。遇到任何事情都應當心平氣和,必須想得開放得下,堅決不允許暴躁驚恐,不應過度憂慮和過度歡喜。儘量對心理調節方式予以熟練掌握,可以打太極拳或者是練氣功,使自身的康復能力得以恢復;

⑤勞逸結合,定期堅持鍛鍊。在日常生活中,應儘量減少過重抑或是強度過高的體力勞動,以免長時間久坐進行工作,確保生物節律。另外,應適度堅持體育鍛煉,確保氣血的暢通性。

近年來,在人口老齡化程序不斷加深的背景下,患病年齡也更具年輕化。所以,對冠心病的預防也十分重要。但仍需注意的是,在接受心電圖檢查後,如果結果顯示為心肌缺血,也不應過於緊張,這並非是冠心病的表現。對冠心病的診斷也不是僅參考心電圖結果,以免出現誤診的情況。

23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糖尿病患者就要與甜食絕緣了嗎?糖尿病患者也能享受“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