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糖尿病療效判定和調整治療方案的“金指標”,糖化血紅蛋白(HbA1c)已成為醫院常規檢測專案,而被檢測者中有部分患者伴有貧血。
糖尿病合併貧血者,其HbA1c的高低,對評價控制病情好壞的解釋應慎重,需排除血紅蛋白對檢測結果的影響。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就有人對HbA1c和貧血的關係進行了研究。
任何延長紅細胞壽命或增加紅細胞在高糖環境中暴露時間的因素均可引起HbA1c水平增高,缺鐵性貧血是較常見的引起增高的因素。
任何能縮短紅細胞壽命或減少紅細胞在高糖環境中暴露時間,增加紅細胞週轉的因素均可引起HbA1c水平降低。
血液病患者尤其是溶血性貧血患者,其紅細胞壽命縮短,導致HbA1c形成的時間也相對應縮短,由此測定的結果就會受到影響。
所以當某些基礎疾病存在繼發性溶血現象,可使HbA1c測得值偏低,如肝硬化、脾腫大、糖尿病性腎病患者的EPO治療以及極度貧血患者的輸血治療後等。
程曉玲選擇100例貧血的糖尿病患者樣本[輕度貧血(Hb>90 g/L)40例、中度貧血(Hb為60~90 g/L)36例、重度貧血(Hb<60 g/L)24例]和50例無貧血做對照檢測的糖尿病患者標本在生化儀檢測空腹血糖和HbA1c並作統計學分析發現,各種貧血的糖尿病組空腹血糖與無貧血的糖尿病組空腹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輕度貧血的糖尿病組HbA1c與無貧血的糖尿病組的HbA1c結果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中及重度貧血的糖尿病組HbA1c結果與無貧血的糖尿病組的HbA1c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陳曉旦對貧血對HbA1c檢測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採用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對比,並按貧血輕重進行分組。試驗結果證明,血紅蛋白<59 g/L的患者,檢查HbA1c時,加入10 μl的壓積紅細胞取代20 μl全血,結果更為可靠。這種方法經過驗證或許可成為檢測貧血患者HbA1c的方法。
由此可見,HbA1c水平的高低受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影響。HbA1c是血中葡萄糖和血紅蛋白相結合的產物。它是測定血液中紅細胞內與葡萄糖分子結合的血紅蛋白總數的百分比。HbA1c水平越高,就表示與葡萄糖結合的血紅蛋白的數量越多。
另外,紅細胞質和量的變化也直接影響HbA1c的測定結果。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紅蛋白是正常的,HbA1c水平越高,則表示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越高。假如在血液中葡萄糖的數量相等時,HbA1c水平的高低則取決於與葡萄糖結合的血紅蛋白的質和量。也就是說,如果糖尿病患者存在影響紅細胞質和量的疾病(如腎性貧血、鐮狀細胞貧血、溶血性貧血等),那麼,所測出的HbA1c的結果也就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