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奶茶、薯條、可樂……現在的孩子越吃越好,飲食結構卻趨於單一,營養均衡很難保證,在臨床門診營養不良的孩子屢見不鮮,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素成為家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兒童正處於生長髮育的快速及關鍵時期,營養不良將引起生長髮育遲滯、認知功能損傷、免疫功能異常,甚至增加成人期多種疾病的罹患風險。據統計,全球將近45%的5歲以下兒童死亡(約310萬)與營養不良有關!

營養不良的病因遠比大家以為的食物短缺要複雜得多,營養不良與環境、遺傳、感染、免疫等因素都息息相關,並且相互作用形成惡性迴圈。【1】給營養不良的孩子單獨補充營養素,未必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新近研究表明,腸道微生態系統的健康建立與兒童的營養狀態密切相關,腸道菌群在營養不良的發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何通過調節腸道菌群,預防或治療兒童營養不良呢?下面為各位家長細細道來。

腸道菌群影響營養吸收

一說到細菌,很多人大概會有點不舒服,其實,細菌也分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有不少細菌是疾病的元凶,也有很多細菌能跟人和平相處,互利共生。我們的腸道內的細菌有1000多種,數量可以達到1014,這麼多的菌組成腸道菌群,健康腸道菌群可以幫助孩子促進消化吸收、合成營養物質、提高免疫力。

腸道菌群在營養物質吸收和能量調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腸道菌群豐富的酶類也是多種維生素合成的必要物質,並且對礦物質的吸收也很關鍵。食物中不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可經過腸道菌群的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一種可以起到代謝作用的重要物質)和氣體,進一步被結腸吸收或排出,這佔到總食物供能的10%-30%之多。【1】

多種多樣的菌群各司其職,確保孩子在食物攝入有限的情況下,也能最大程度消化不同的營養物質。而且,不同細菌的功能有些重疊,哪怕其中某種細菌數量有所增加或減少,整體消化功能也可以不受影響,從而更有力地抵抗病原的侵襲。【1】

因為兒童生理的特殊性,他們的腸道菌群並不穩定,易受到分娩方式、餵養方式、飲食結構、生活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如果腸道微生態平衡發生紊亂,就可能影響孩子對營養和能量的獲取。

如果與食物消化和維生素生成息息相關的細菌減少,孩子就可能在食物攝入充足的情況下發生營養不良。如果缺乏某些減輕炎症反應的細菌,可能影響腸道慢性炎症發生發展,炎症反應又可促進致病性腸桿菌的生長,進一步加重腸道上皮損傷及引起反覆腹瀉,加劇吸收障礙。

營養不良的孩子

腸道菌群發生了什麼變化?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我們要知道營養不良的孩子腸道菌群構成是怎樣的,才能更好地通過調理腸道菌群,改善孩子營養不良的狀況。

採用高通量測序方法,對營養不良兒童的腸道菌群情況進行分析,專家發現營養不良兒童和健康兒童的腸道菌群可能有3個不同:

第一、腸道菌群發育遲滯

健康兒童的腸道菌群有一個“成熟”的過程,就像孩子身體隨著年齡生長髮育。營養不良的孩子的腸道菌群可能並沒有隨著年齡增長而發育“成熟”,菌群不能適應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的飲食結構變化,從而阻礙了對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

第二、多樣性下降,有致病菌潛伏

與健康兒童相比,營養不良兒童腸道中菌群多樣性下降,還能檢測到有致病性的彎曲桿菌科、幽門螺桿菌科和擬桿菌科細菌含量顯著升高,這些細菌不僅影響營養吸收,還可能增加營養不良兒童的感染風險。

第三、物質代謝相關功能菌群降低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結果,在肥胖的人的腸道菌群中厚壁菌門含量豐富,在消瘦的人的腸道菌群中擬桿菌門含量豐富。【1】營養不良兒童含有較多的擬桿菌,健康兒童含有較多的厚壁菌門。擬桿菌門在短鏈脂肪酸合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厚壁菌門會影響食物能量代謝。

如何預防或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總的來說,腸道菌群平衡是孩子維持良好營養吸收功能的基礎。單純的飲食干預或者營養素干預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調節腸道菌群,預防或治療營養不良可能是一種根本性的手段。

家長可能會困惑,如何了解孩子的腸道菌群情況呢?最直觀便捷的方法就是做腸道菌群檢測。

近年來,隨著熒光定量PCR、高通量測序等技術的發展成熟,通過檢測寶寶便便中的細菌種類和數量,就可以直觀地了解寶寶腸道內的菌群情況。檢測安全,且無痛無創,不用擔心寶寶不配合。

通過定期檢測寶寶腸道菌群的構成,能幫助我們了解腸道菌群結構比或多樣性是否合理,如果寶寶的腸道菌群確實有問題,家長可以根據檢測報告結果,精準補充腸道中缺失的有益菌,進行個性化的飲食生活調理,對營養不良起到預防或輔助治療的作用。

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對腸道菌群研究的深入,腸道菌群與營養不良的關係也在逐步揭開。通過檢測腸道菌群的組成,對兒童的營養狀態進行監控,有可能為臨床治療提供更有效的干預方案,希望更多的營養不良兒童因此而受益。

參考文獻:

【1】王慧慧.營養不良兒童腸道菌群狀況研究進展[J].中國當代兒科雜誌,2016,18(11):1188-1193.

本文為中國醫師學會醫學科學普及分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參賽科普文章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多吃粗糧能降糖?來看看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