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痛經”對許多女性而言,可以說是噩夢般的存在。那種疼痛不同於平日的肚子疼,去廁所解決一下就好了,而是小腹墜脹,無論趴著、坐著、躺著、蹲著始終不能讓其緩解分毫,甚至嚴重者還會嘔吐、出虛汗、無法下床,影響工作和生活。有女性朋友甚至直言,每次痛經都恨不得瞬間暈死過去。

女性痛經的原因有哪些?

西醫婦科將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又稱功能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沒有器質性病變者。繼發性痛經是指由於盆腔器質性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盆腔炎或宮頸狹窄等。原發性痛經以少女多見,繼發性痛經常見於育齡期婦女。

而從中醫角度講,痛經可分為“虛證”和“實證”,也就是中醫常說的“不通則痛”、“不容則痛”,因此,根據虛實之分,痛經可分為以下5種原因:

1.情志內傷

女子以肝為先天,情緒刺激首先傷肝,情志不舒,進而肝鬱氣滯,氣不足以運,氣滯血瘀而痛經。

2.寒溼凝滯

因過食寒涼,或者經行期間感受寒溼之邪,寒邪入內,經血因寒而執行不暢,經期則“不通則痛”,出現痛經。

3.氣血虧虛

大病久病之後氣血大傷,衝任氣血虧損,行經後氣血愈虛,不能濡養衝任和子宮,“不容則痛”,故引起痛經。

4.外感溼熱

經期、產後不慎感受溼熱,滯留體內,與血相搏,流注衝任,蘊結胞中,氣血失暢,導致痛經。

5.素體虛弱

稟賦虛弱,或多產房勞傷損,精血不足,經後血海空虛,衝任、子宮失於濡養,故痛經。

痛經不治療會併發哪些疾病?

由於痛經本身是一種疾病,而且很多女性因為痛經沒有及時治療,而出現一些其他的併發症。痛經的併發症,都有:

第一,子宮肌腺瘤,它通常見於四十歲以上,多產婦,數次人工流產刮宮的女性,子宮頸或者宮腔粘連,常見於反覆的人工流產,子宮內膜結核等病人,盆腔炎症,下腹部持續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時候伴有肛門墜脹感,還可引起生殖道畸形,子宮體太過前傾,陰道橫隔等機械性的堵塞,使月經血外流不暢,積血而引起痛經。

第二,子宮內膜異位症,常發於三十五到四十五的中年女性,因子宮內膜跑到子宮外種植,受卵巢激素的影響而增厚出血,因為不流出體外,刺激周圍組織引起子宮肌收縮或組織纖維化而引發痛經。

痛經如何治療呢?

對於痛經的治療,首先應該根據疼痛的時間、部位、性質以及疼痛的程度辨虛實寒熱。一般,經前或經行之初時疼痛,多屬實;月經將淨或經後始作痛,多屬虛。痛在少腹一側或雙側多屬氣滯,病在肝;痛在小腹正中常因為子宮瘀滯;痛及腰脊多屬腎。隱痛、墜痛、喜揉喜按多屬虛;掣痛、絞痛、灼痛、刺痛、拒按多屬實。灼痛得熱反劇屬熱,絞痛、冷痛得熱減輕屬寒。痛甚於脹,持續作痛屬血瘀;脹甚於痛,時痛時止屬氣滯。

1.寒凝血瘀證

主要證候: 經前或經期, 小腹冷痛拒按, 得熱痛減, 或週期後延, 經血量少, 色暗有塊;畏寒肢冷, 面色青白; 舌暗, 苔白, 脈沉緊。

治法: 溫經散寒, 化瘀止痛。

方藥: 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

少腹逐瘀湯: 肉桂、小茴香、乾薑、當歸、川芎、赤芍、蒲黃、五靈脂、沒藥、延胡索。

少腹逐瘀湯主治“小腹積塊疼痛冶或“經血見時, 見腰痠少腹脹, 或經血一月見三五次,接不斷, 斷而又來, 其色或紫, 或黑, 或塊, 或崩漏, 兼少腹疼痛, 或粉紅兼白帶, 皆能治之冶。方中肉桂、乾薑、小茴香溫經散寒; 當歸、川芎、赤芍養營活血; 蒲黃、五靈脂、沒藥、延胡索化瘀止痛。寒散血行, 衝任、子宮血氣調和流暢, 自無疼痛之虞。

若小腹冷痛較甚, 加艾葉、吳茱萸散寒止痛; 若寒凝氣閉, 痛甚而厥, 四肢冰涼, 冷汗淋漓, 加附子、細辛、巴戟天回陽散寒; 若伴肢體酸重不適, 苔白膩, 或有冒雨、涉水、久居陰溼之地史, 乃寒溼為患, 應酌加蒼朮、茯苓、薏苡仁、羌活以健脾除溼。

2.氣滯血瘀證

主要證候: 經前或經期, 小腹脹痛拒按, 月經量少, 經行不暢, 色紫暗有塊, 塊下痛減,胸脅、乳房脹痛; 舌紫暗, 或有瘀點, 脈弦澀。證候分析: 肝失條達, 衝任氣血鬱滯, 經血不利, “不通則痛冶, 故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 衝任氣滯血瘀, 故經量少, 經行不暢, 色暗有塊; 塊下氣血暫通, 則疼痛減輕; 肝鬱氣滯, 經血不利, 故胸脅、乳房脹痛。舌紫暗, 或有瘀點, 脈弦澀, 均是氣滯血瘀之候。

治法: 行氣活血, 化瘀止痛。

方藥: 膈下逐瘀湯(方見閉經)。

若肝氣夾衝氣犯胃, 痛而噁心嘔吐者, 加吳茱萸、法半夏、陳皮和胃降逆; 小腹墜脹不適或前後陰墜脹不適, 加柴胡、升麻行氣昇陽; 鬱而化熱, 心煩口苦, 舌紅苔黃, 脈數者, 加梔子、鬱金清熱瀉火。

3.溼熱蘊結證

主要證候: 經前或經期, 小腹疼痛或脹痛不適, 有灼熱感, 或痛連腰骶, 或平時小腹痛,經前加劇, 月經量多或經期長, 色暗紅, 質稠或有血塊; 平素帶下量多, 色黃稠臭穢, 或伴低熱, 小便黃赤; 舌紅, 苔黃膩, 脈滑數或濡數。

治法: 清熱除溼, 化瘀止痛。

方藥: 清熱調血湯(《古今醫鑑》)加車前子、敗醬草、薏苡仁。

清熱調血湯: 黃連、牡丹皮、生地黃、白芍、當歸、川芎、紅花、桃仁、延胡索、莪術、香附。

清熱調血湯主治“經水將來, 腹中陣陣作痛, 乍作乍止, 氣血俱實冶。方中黃連清熱燥溼; 牡丹皮、生地黃、白芍清熱涼血; 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 延胡索、莪術、香附行氣活血止痛。加車前子、敗醬草、薏苡仁, 意在增強原方清熱除溼之功。

若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者, 酌加槐花、地榆、馬齒莧以清熱止血; 帶下量多者, 酌加黃柏、樗白皮以清熱除溼。

4.氣血虛弱證

主要證候: 經期或經後, 小腹隱痛喜按, 月經量少, 色淡質稀; 神疲乏力, 頭暈心悸, 面色蒼白, 失眠多夢; 舌質淡, 苔薄, 脈細弱。

治法: 益氣養血, 調經止痛。

方藥: 聖愈湯(《醫宗金鑑·婦科心法要訣》)。聖愈湯: 人蔘黃芪熟地黃白芍當歸川芎

聖愈湯主治“月經先期, 虛甚者冶。方中人蔘、黃芪補脾益氣; 熟地黃、白芍、當歸、川芎養血和血。氣充血沛, 子宮、衝任復其濡養, 自無疼痛之患。

若月經夾有血塊者, 酌加蒲黃、五靈脂以活血止痛; 若伴有經行便溏, 腹痛嚴重者, 可去當歸, 加茯苓、炒白朮以健脾止瀉; 失眠多夢, 心脾虛者, 酌加遠志、合歡皮、夜交藤, 以養心安神; 若伴畏寒肢冷, 腰腹冷痛, 可加肉桂、小茴香、艾葉散寒止痛。

痛經的女性朋友,日常可在月經來的前三天,用當歸煮紅糖水,或者加上澤蘭,當歸具有養血活血的功效,澤蘭以活血利水見長,能補能消,兩者都是女性調經的要藥。《得配本草》稱之“澤蘭配當歸治月水不利”也。《濟陰綱目》澤蘭湯,即將二藥與芍藥、甘草為伍,治療閉經。名醫楊鑑冰先生嚴防止痛快,以兩者與益母草、川穹、細辛、丹蔘、白芍、元胡、白芷成方,治痛經(《陝西中醫》)。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立冬養生吃什麼 四大飲食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