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9個節氣,今年是11月8日。這一天是寒冷冬季的開始,萬物開始趨向伏藏,人體在這段時期也要主張補腎藏精,養精蓄銳。因此,立冬之後,養生應以“養藏”為原則。

起居防“五寒”

立冬過後,寒風一天比一天凜冽。驟變的天氣讓不少人感到不適,稍不注意就可能生病。專家提醒,立冬之後,應特別注意預防以下“五寒”。

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

立冬之後“涼燥”更明顯,鼻炎成了許多人的大麻煩。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錯辦法。

防頸寒,戴圍巾穿立領裝

秋冬是頸椎病高發的季節。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如風池穴,肩井穴。戴圍巾穿立領裝不但能擋住寒風,還能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處。

防肺寒,喝熱粥散寒

風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見病。專家稱,症狀較輕的,可選用一些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有歌雲:“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溫服後上床蓋被,微熱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連服2天。

防腰寒,雙手搓腰暖腎陽

雙手搓腰有助於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具體的做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一次。

防腳寒,常做足浴

足浴跟熱水洗腳不同,足浴要注意三點。第一是溫度,水溫最好40°C左右,水淹沒踝關節處;第二是時間,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新增熱水保持水溫,泡後面板呈微紅色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後擦乾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最後要注意的是,以上三點做完之後最好在半小時內就寢,保證足浴效果。另外,足浴不宜在飯後立即進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溫不宜太高。

飲食要滋陰

立冬過後,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因為進入冬季後,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冬令進補能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於體內,從而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

進補以食補為上。《內經》 有“秋冬養陰”之說,而北方冬季氣候乾燥,常有大風天氣,因此,滋益陰精是冬季養生的重要內容,最好多吃白菜、銀耳、木耳、枸杞、梨、獼猴桃等補益陰液的食物;少吃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平時還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飲食要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羊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可多吃些堅果類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煮粥熬湯可以加一些沙蔘、黃芪、麥冬,但量不需太多。

菜品可首選羊肉燉蘿蔔,可對腰膝痠軟、睏倦乏力、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其次是炒雙菇(香菇和平菇),它能補益腸胃,化痰散寒,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運動把好度

立冬時節,天氣逐漸寒冷,一定要採取正確的方式運動。因為冬季氣溫較低,人體各器官系統特別是肌肉處於緊縮狀態,肌肉的粘滯性增強,肌腱和韌帶的彈力和伸展性也會有所降低。再加上空氣溼度較小,身體容易發僵,短時間內關節很難全部舒展開來。若不經熱身就進行一些強度大的鍛鍊,如打籃球、跳遠等,很可能會因為身體突然間的不適應,而導致肌肉拉傷、扭傷關節或突然抽筋,如果強度大、時間長,就更容易受傷。

因此,冬季在選擇運動時,一定要提前做好熱身運動,尤其在戶外鍛鍊時,要避免突然的跳躍運動。在此時節鍛鍊不宜太激烈,以防適得其反。健身操、太極拳、跳舞等運動均是立冬鍛鍊的不錯選擇。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十種最好的養生方式,保你無病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