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加大、飲食結構發生改變,使得便秘發病率逐年上升,常規西醫治療多給予促分泌藥、胃腸動力藥以及瀉藥,給藥後其短期療效顯著,但停藥後便秘程度加重。中醫治療透過辨證論治,採用多種療法,具有安全性高、療效顯著的優勢。

女人有胃痛

中藥辨證論治

脾腎陽虛

此類屬於便秘的冷秘,患者證見大便不暢,腹中冷痛,多見手足不溫,腰痠背冷,舌淡、苔白,脈沉遲,治療原則以溫潤通便為主,常用治療方法為濟川煎加減治療。

氣虛便秘

此類屬於便秘中虛秘的氣虛型,患者證見排便不暢,糞便質地不硬但難以排洩,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或脈虛,此類治法為健脾、益氣、通便,生脈散、補中益氣湯以及黃芪湯等加減治療是其常用方劑。

津枯腸燥

此類患者證見大便乾燥,缺乏便意且排便困難,腹部脹滿,舌淡苔白或舌紅少苔,脈細,治療方法為滋陰潤燥,常見方劑為麻子仁丸、增液湯等。

肝胃鬱熱

此類患者證見大便乾結,腹脹,睡眠質量不高,多夢,煩躁易怒,舌紅苔白,脈弦,多由情志因素導致,治療方法為清肝洩熱,常用六磨湯加減治療。

胃熱腸燥

此類患者證見排便困難,大便乾結,排便次數顯著降低,常見數日一行,需服用排便藥以通便,多伴有腹部脹痛,口乾,舌紅苔黃,脈滑,此類患者治療方法為清熱潤腸,排下通便,多給予麻子仁丸加減治療。

中醫外治法

中醫外治法包括針刺與灸法、穴位埋線、穴位貼敷、耳穴埋豆等,經研究證實均具有理想療效,患者容易接受。

針刺與灸法

針灸治療疾病在《靈樞·雜病》中就有記錄,經大量臨床實踐證明具有理想效果,具有徹底改善症狀的療效。有研究認為,對脾腎陽虛證或脾虛氣弱證的慢性便秘患者採用溫針灸方法治療,取其調節臟腑之氣之效,通暢氣機則患者便秘症狀改善。小兒以純陽體質居多,胃腸實熱是導致小兒便秘的主要原因,小兒懼針、喜動,因此針灸過程中應對小兒便秘進行辨證論治,針灸時結合小兒特點採用不留針法進行治療。《靈樞·官能》有云,"針所不為,灸之所宜。"艾灸治療是治療便秘的有效治療方法之一,艾灸治療便秘的過程可根據便秘證型取穴,虛證者取天樞、氣海、足三里、大腸樞等,實證者取穴支溝、大腸樞、天樞等,艾灸過程對準穴位進行固定,持續艾灸至面板潮紅。

穴位埋線

穴位埋線最早記錄於《靈樞·終始》,將材料埋置於穴位,可產生脹、重、麻、酸等得氣感,長時間刺激穴位進而治療疾病。穴位埋線法將中藥作用、埋線方法以及毫針刺法相結合,對人體發揮綜合作用,具有花費較小、療效明顯、簡便易行的特點,與當前我國醫療水平相符合。

穴位貼敷

穴位貼敷是將藥物貼敷於患者相應穴位,藥物經面板黏膜吸收後對體內經絡造成刺激,進而通暢臟腑之氣,糾正臟腑陰陽失衡,達到治療效果。

耳穴埋豆

《靈樞·口問篇》 記載,"耳者,經絡之所聚也。"臟腑與耳之間存在密切關係,耳穴埋豆是壓丸貼敷於耳郭穴位上,對相應穴位進行刺激以防治疾病。耳穴埋豆的材料包括王不留行籽與磁珠等。

總之,中醫藥治療便秘,需要重視辨證論治,切不可一味使用瀉下藥物。穴位敷貼、針灸、艾灸、耳穴埋豆、穴位埋線、中藥湯劑與丸劑治療等均是有效方法,治療過程中需結合患者耐受情況與體質進行個體化用藥。便秘患者需堅持飲水,食用粗糧或較軟食物,適當揉腹、運動,定期排便,改變自身不良生活習慣,進而改善症狀,提高療效。

11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不堅挺,射精無力,伴有前列腺增生等性功能障礙問題 中醫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