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本 期 導 讀 :

大道至簡,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健康離你一點都不遠。

我剛開始關注中醫時,在網上看到這幾個早晨睡醒時的養生小招式:

叩齒36下,3小口吞津液,鳴天鼓48下,拂面十幾下,揉捏耳朵,十指梳髮……

如此簡單,我興奮地實施了幾天,無甚變化,就拋之腦後。之後也曾在古人的養生書中邂逅它們,眼睛掃過,當打個招呼,後又分道揚鑣。

我從未細想如果堅持會怎樣,還有那麼多高深玄妙的東西等我去學,這些又算什麼呢?不如多睡10分鐘。

直到我在群裡看到樊登老師分享的韓美林大師的例子:

韓美林大師就是今天標題的主角,無獨有偶,歷史上著名的長壽皇帝乾隆也長期堅持這些清晨導引吐納,我們可以從英國使節馬嘎爾尼的記錄中窺見乾隆的狀態。

觀其風神,年雖八十三歲,望之如六十許人,精神矍鑠,可以凌駕少年。

——馬嘎爾尼

相信你看完後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看完第二天,就把它們重新撿起來並堅持了快2周,對未來也充滿信心。這就是榜樣的力量,讓你篤定、堅信。

這幾個養生步驟,我查了更多資料來了解背後的原理,知其所以然也能幫助我們堅持。

伸懶腰

這是我們天生就會的導引,也是眾多高階導引術的基礎,它可不止能抻筋。

民諺曰:「常伸懶腰乃古訓,消疲養血又養心」。身體滯重的早上,伸長四肢和脊柱,擴胸加深呼吸,能宣暢血脈氣血,舒活關節筋骨。

也因為伸懶腰太本能,半夢半醒之時,你就伸過了,易被忽略,所以很多古書上的清晨保養第一步都不是它。

但我們可以像韓美林大師一樣清醒後有意識的再伸個3~5次,讓筋骨肌肉從夜晚的慢節奏中迅速活泛起來,大腦迅速清醒起來。

呵氣

眾多古人養生筆記中,清晨養生第一步是呵氣。

《遵生八箋》:「高子曰恬養一日之法,雞鳴後醒睡,即以兩手呵氣一二口,以出夜間積毒」「每食畢,即需呵出口中食毒濁氣,永無患矣」。

《壽世青編》:「精氣發生之候,勿濃睡,擁衾坐床,呵氣一二口,以出濁氣」。

這排出的是在肚腹積攢了一夜的食毒、滯氣、心火,這些遺毒積攢在體內,焦灼內臟,會搞得嘴巴早晨苦臭、乾澀、黏膩、味道不好,吐出的氣自己都嫌棄,久之成病。

所以古書中說呵氣可以療愈肝的問題,《諸病源候論·肝病候》曰:「肝臟病者,愁憂不樂,悲思嗔怒,頭眩眼痛,呵氣出而愈」。

呵氣要領:側睡,抱膝在胸前,吸氣鼓胸至滿,張口呵出濁氣,不能急迫,聲音要小到自己聽不見,聲音太大反而耗氣。室內可以,空氣新鮮的戶外更好。

叩齒吞津

眾多名醫、壽星都很推薦叩齒。

唐代白居易早晨起來要先叩齒,《晨興》:起坐兀無思,叩齒三十六。

唐代孫思邈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

長壽皇帝乾隆,每天早上都要呵氣、叩齒、吞津。

齒為腎之精,叩齒能固齒固腎,警醒身神。時間充裕,你可以叩齒300下,時間不夠,36下亦可。

叩齒要領:嘴巴不要張開,輕輕地咬合,不要發出旁人聽得到的聲音,感到兩腮感到微微酸脹為好。

叩齒的過程中,嘴裡唾液增多,古人稱之為玉泉、天河水、金津玉液等,集中意念,小口小口地吞嚥。

孫思邈:「津即嚥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津,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

吞嚥唾液能濡養脾胃臟腑,固先天腎氣。但要注意,唾液是清甜的,痰這些重濁之物要吐出來。

現在很多人吃飯不認真,意念集中在手機或電腦上,不在嘴裡,這會減少唾液的分泌,不利於身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非常不好,要引以為戒。

拂面

樊登老師稱之為太極搓,古書上多記載的是另一種搓法。《遵生八箋》:合掌承之,搓熱,擦摩兩鼻旁,及拂熨兩目五七遍。

搓熱雙手後,手掌從鼻部兩側自下而上,到額頭時向兩側分開,經頰而下,反覆十餘次,至面部微微發熱為好。

這個搓法之前因為上《爸爸去哪兒》的蔡國慶老師火了一把。

來跟蔡老師一起搓臉

不管是哪種搓法,都能提亮氣色,淡化色斑,還能昇陽益胃。

清代醫學家吳尚先的《理論駢文》:「晨起擦面,非徒為光澤也,和氣血而昇陽益胃也。」

《黃帝內經》說: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我們疏通面部反過來對脾胃也有保養作用。

捏耳朵、鳴天鼓

這是兩個關於耳朵的動作。腎開竅於耳,常做它們能固腎,增加耳部氣血,預防耳聾耳鳴等。

耳朵上有很多穴位,常揉捏還能養護全身。《遵生八箋》:「更將兩耳揉捏扯拽,卷向前後五七遍」。

捏耳朵的套路很多,一般要上提耳尖8~9次,下拉耳垂8~9次,前後卷揉三十五次。揉完耳朵熱熱的,十分舒服。

鳴天鼓要起床做,按著下面的步驟操作:

鳴天鼓

1、用兩手掌心正對耳孔,用力捂住耳朵,五指朝後相對;

2、將食指疊在中指上,再稍微用點力將食指從中指上滑下來,彈打在後腦上咚咚咚響;

3、兩手一起彈,一先一後,各24下,共48下結束。

食指疊在中指上的狀態

食指彈下來後的狀態

做完腦清目明,還能去體表風寒,提振陽氣。

敲大椎穴

很多養生筆記中沒有敲大椎穴,樊登老師說這是撞督,也對,大椎穴是督脈的要穴,是身體防禦外部邪氣的要塞。

撞督也有講究,比如不要撞死樹、枯樹,要撞樹的陽面,剛下過雨不要撞,防止沾上樹的死氣和溼氣。

相比較,在家敲大椎穴就簡單多了,可避開寒溼風邪,又能震顫督脈脊髓,提升體表陽氣,還能緩解頸椎病、肩周炎等不適。

幹梳頭

幹梳頭是強調不能溼著頭髮去梳,因為溼邪易進入血脈,引起偏頭痛等纏綿不愈的問題。

《攝生要錄》:「發多梳,去風明目,不死之道也。」

《焦氏類林》:「冬至夜子時,梳頭一千二百次,以贊陽氣,經歲五臟流通。名為神仙洗頭法 。」

梳頭其實是在梳經絡,按穴位。只梳好頭髮是沒什麼用的,關鍵是要把頭皮上的經絡、穴位按摩到。

用十個手指或牛角梳從前髮際梳到後髮際,梳到頭皮微發熱為好,散風熱,明目醒腦,調理內臟,還能減少掉髮和頭皮油膩。

不能一日無損傷,不能一日無修補

以上就是一套完整又簡單的清晨養生,有導引、呼吸吐納、經絡疏通,過程中不要想雜事,心神意跟著動作走,做到形與神俱。

彭祖曰:人生一切世遠之期,壽不過三萬日,不能一日無損傷,不能一日無修補。

我們不能總等到身體扛不住了才想起來養生,堅持每天早上10分鐘的養護,我們就有希望像韓美林大師一樣,年80而發不白,身體強健少感冒。

這比耗腦力精力去學很多高深玄妙的東西簡單數倍,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持之以恆。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老天爺會獎勵那些默默堅持的人。

小工具提升效率

1、山蒼子小捶捶

上面這些,我大部分都是躺在床上操作。起初伸拳頭去敲大椎穴,捶著不得勁,我就起來用山蒼子小捶捶敲十幾下,順帶敲肩膀,肩背感到輕鬆。

小捶捶有400多年曆史。藥捶的主藥山蒼子是一味南方特有的香料,辛溫散寒,逐溼降濁,可入飲食,可做用具。

用它敲身體,受力均勻,疼得酸爽不生硬,還能將山蒼子等藥材的能量過渡到體表,解表散寒。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體內上火了,別輕易服藥,不管哪的火,吃它就可以